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什么,连刘亦菲也要试镜?????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304次时间:2020-05-29

  前几天,网上曝光了一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试镜的视频

  当时那组视频非常火。

  理由都是:好真实啊!!!!

  很少看到素颜的刘亦菲,还穿着一件非常简单的白T恤。

  其实那次试镜的,还有很多明星。比如:杨采钰、窦靖童、蓝盈莹等,也要对着镜头规规矩矩地说:

  “你好,我叫……我的英文名是……”

  这画面,仿佛回到了上英语课互相尬自我介绍的噩梦。

  蓝盈莹

  杨采钰

  窦靖童

  在国内,可能我们很少会看到这么真实的试镜视频。

  甚至有些朋友会觉得不可思议。明明这么大牌,为什么在好莱坞还得乖乖地走这种流程,像个新人一样去试镜?

  ——并不是因为国内明星和好莱坞有壁!

  实际上,是因为好莱坞早就建立了一套非常专业的试镜体系,而选角,本身已经是成熟的好莱坞工业体系里的一部分。

  好莱坞有非常专业的选角团队;选角导演建立了自己的演员资料库;他们在试镜时,也会根据一套科学完善的价值评估档案,来对演员做出判断。

  咖位大?

  合眼缘?

  这些都不能保证你拿到角色。

  大牌同样要试镜,这在好莱坞实在是太正常了。

  在此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组非常珍贵的旧图。

  奥黛丽·赫本《情归巴黎》

  马龙·白兰度《欲望号街车》

  克拉克·盖博《乱世佳人》

  詹姆斯·迪恩《巨人传》

  猫王《监狱摇滚》

  没错,是的,他们——都要试镜。

  很多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都是从“试镜”开始。

  上面提到的奥黛丽·赫本和马龙·白兰度,就是因为“试镜”,而获得了职业生涯最重要的机遇。

  赫本在试镜《罗马假日》时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新人,在镜头前表现得非常拘谨。

  于是当时的导演威廉·怀勒叮嘱负责试镜的人,试镜到一半的时候就假装结束,但是摄像机不要停,继续拍下去。

  “结束”试镜后,赫本变得非常放松,一直和试镜导演闲聊。这反而让威廉·怀勒认识到,“她身上有凡人无法抵挡的魅力。”

  于是她就获得了这个角色,并且一举拿到小金人。

  马龙·白兰度的故事更厉害了。在筹拍《教父》时,派拉蒙嫌弃白兰度“脾气坏”“爱耍大牌”“票房毒药”,并不属意他来演这个角色。

  没想到白兰度放下骄傲,前来试镜,并且还拿出了自己的全副功力。

  他故意在两腮中塞上纸巾,来模仿出那种说话含含糊糊的样子,又不时露出古怪又让人脊背生寒的笑容。这正是教父的最经典形象。

  试镜效果非常惊艳,这段表演征服了派拉蒙所有的高管。

  成就了最经典的教父!

  试镜能够改变命运。

  就是有那么一些演员,当他走进来的时候——你就明白,这个角色非他莫属。

  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的好莱坞依然在上演。

  例如——俨然统治了好莱坞半壁江山的漫威,最初启用的演员,无论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还是蜘蛛侠……其实原本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演员。

  而如今的他们都已经一跃跻身进入“好莱坞最能赚钱的男明星”名单。

  2019年福布斯榜,全球收入最高男演员TOP3,漫威占了俩

  是因为当年漫威太穷,只能找新人玩养成吗?

  当然不是!

  就拿《钢铁侠》来说,这是漫威第一次全资投拍自己公司的电影,急于翻身的漫威,可不心疼这点钱。当时他们的备选名单里,确实清一色是好莱坞一线男星。

  当时传得最猛的是阿汤哥和尼古拉斯·凯奇;阿汤一直到拍《碟中谍6》的时候还在被人追着问这个问题。此外还有小李、克里夫·欧文等等备选。

  丑闻缠身的小罗伯特·唐尼,在这些人里可排不上号。甚至于他还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唐尼正是凭借「试镜」征服了他们。

  我们先来看看他当时的表现。

  当年的糖尼,眼睛可真好看啊

  看完这段试镜,最大的感觉是:他的表现已经和电影里没有区别了。他完全入戏了。而这使得看试镜视频的我们——也有种在看电影的感觉。

  换而言之,他的入戏,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同样也入戏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都津津乐道于他设计的不少小细节,例如,他偷瞄了面前女记者的胸部三次。

  而为了这场试镜,唐尼做了什么呢?其实并不比真实拍戏付出的要少。

  他特意减脂增肌了20磅,还接受了武术和体能训练。

  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准备,熟背台词和剧本,熟到半夜做梦的时候都在念台词;也深入地钻研了这个角色,思考了多种诠释角色的方式,才能在试镜中给出如此丰富的表现。

  这充分说明了漫威的选角风格——相对于演员自带的名气或者其他附加价值而言,他们还是更看重其与「角色」的契合度。

  实际上,这里恰好也可以看出选角导演和制片人的不同之处。

  制片人往往考虑都是演员的商业价值:他的咖位,他的投资,他的票房吸引力。

  而选角导演更看重的则是演员本身。

  他们总是站在好演员的角度,希望能找出最优秀的、最适合这个角色的人;希望能充分能挖掘一名演员的潜能。

  因此,我们能想到的不少“神选角”,其实也都来自于选角导演的力排众议

  例如《国王的演讲》在最初就并不看好科林·菲尔斯,因为他无论是外形和气质,都和自己要扮演的乔治六世相差甚远。

  由于选角导演妮娜·古德的坚持,他们才决定试试看。

  最后人家就拿了奥斯卡影帝。

  更多时候,不仅导演拿不定主意,甚至连演员自己都未必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时候就又轮到选角导演出场了。

  比如——希斯·莱杰最开始试镜的角色其实是蝙蝠侠,你信吗?

  同样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还有……

  在《哈利·波特》中扮演德拉科·马尔福的汤姆·费尔顿最开始去试镜了哈利,并且特意把头发染成了黑色。

  被刷下来之后,他又去染了个红头发,试镜罗恩……结果还是没选上。

  所幸他反而被选角导演相中,去扮演了金发拽哥。

  拽哥对这个角色很满意,唯一抱怨的是发蜡涂太多导致爱掉头发

  “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最开始试镜的也是雷神这个角色。

  没错,当他满头金发抡起大锤秀肌肉时……

  画风就完全变成喜剧了。

  不过,我们看这个视频,只能发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并且直接和抖森说再见。

  然而选角导演看这个视频……反而发掘出了他身上自带的忧郁气场,并且力邀他来出演洛基。

  感觉到差距了吗?

  这正是——选角导演的化腐朽为神奇之处!!!

  当然,选角导演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比如,奥斯卡得主马赫沙拉·阿里去《权力的游戏》试角时,就悲惨被刷了。

  他给的理由也非常神奇,因为剧组给演员准备的是凳子,而不是椅子——让他一下子就慌了,结果发挥失常。

  凳子:与我无瓜!!!

  不过,多年之后,鼎鼎大名的选角导演妮娜·古德对此还耿耿于怀:天哪!!我当年怎么会拒绝他呢?!

  无论如何,选角本身是极其残酷的、千万人过独木桥的事。很多人在成名前都有非常心酸的试镜史。

  绿巨人的扮演者马克·鲁弗洛成名前试镜过至少800场;温特沃斯·米勒在接到《越狱》之前,也经历过488次失败的试镜。

  “绿巨人”试镜

  杰克·吉伦哈尔在参与《指环王》试镜时,被彼得·杰克逊当面批评“你是我见过的最差的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早年曾经被一名意大利制片人当面说丑。

  年轻时的梅姨也曾是一名百老汇小演员

  连被夸奖是天才演员的埃迪·雷德梅尼都撞过一百次南墙。他读大学时就去试镜过年轻时的伏地魔,结果第一关就被刷掉了;

  后面《原力觉醒》选角期间他又去了……结果你懂的。

  当然,即使你已经成名,也常常会在热门角色的角逐中落下阵来。

  大明星就不会被刷吗?想太多了。

  远的不谈,就说最近的,尼古拉斯·霍尔特和罗伯特·帕丁森两人因为新版蝙蝠侠一角,接受了好几轮试镜,最终还是帕丁森险胜。

  小罗伯特·唐尼在《闻香识女人》的竞争中输给了阿尔·帕西诺;马修·麦康纳也曾经与《泰坦尼克号》失之交臂。

  据说马修当时还和凯特·温斯莱斯搭了一段戏,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然后……

  哼!都怪小李太帅!

  毫无疑问的是,在今时今日的好莱坞,选角导演拥有了相当大的话语权。

  但这背后同样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早期的好莱坞,因为明星是和制片厂签约,所以片厂拍戏的时候也只会考虑自家演员。

  这一阶段的试镜并没有那么严格。选角导演们只需要从公司签约演员的名单里,挑选出和角色外形要求相似的人选即可。

  选角机制真正发展起来,还是要从好莱坞的60年代初讲起。

  这里可以给大家推荐一部HBO拍摄的纪录片,叫做《选角大师》。

  《选角大师》记录了好莱坞选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选角导演为电影工业作出的贡献。

  而故事的主角,则是一手促成这一切的——好莱坞传奇选角导演玛瑞恩·多尔蒂。

  多尔蒂可以说是绝对意义上的好莱坞先驱。正是她让好莱坞意识到了“选角导演”的重要性。

  也是她,源源不断地为好莱坞“输送”出天才。

  达斯汀·霍夫曼,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梅尔·吉普森……数不清的巨星,都由她一手发掘。

  多尔蒂也栽培了不少后辈。她建立了最早的“选角工作室”。而如今,工作室模式成了培养选角导演的常见方式。

  多尔蒂的三个得意门生:Gretchen Rennell,沃利斯·尼西塔和朱丽叶·泰勒

  她以雇佣助手的形式来教导她们,并且渐渐将自己的助手培养成可以独当一面的选角导演。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伍迪·艾伦的御用搭档朱丽叶·泰勒。

  朱丽叶·泰勒和伍迪·艾伦

  两人合作过三十多部电影,她发掘了梅丽尔·斯特里普,还曾经主导《辛德勒的名单》《出租车司机》《西雅图夜未眠》等片的选角。

  而朱丽叶·泰勒的助手艾伦·路易斯——后来又成为了马丁·斯科塞斯的御用选角导演。

  她一眼相中了斯嘉丽·约翰逊。

  在好莱坞,许多大导演都并不负责选角。他们会将这一任务全权交给自己的选角导演(可能因为他们都是社恐)

  例如伍迪·艾伦,他就出了名的讨厌选角。按他的原话来说,恨不得每部电影都找一样的演员。

  这时选角导演的存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朱丽叶·泰勒,马丁斯科塞斯和艾伦路易斯

  《选角大师》同样也记录了这个职业是如何在好莱坞一步步被看见、被重视的。

  1991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人就曾经给奥斯卡奖写信,要求给多尔蒂颁发荣誉奥斯卡奖。

  几乎没有出席过奥斯卡的伍迪·艾伦也曾经在《好莱坞记者》上发表过一封公开信,要求在奖项评选中增加“选角导演”一项。

  直到2017年,选角导演林·斯塔马斯特和成龙共同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负责了《超人》《第一滴血》等片的选角。

  没错,正是他选出了鼎鼎大名的克里斯托弗·里夫。

  在今天的好莱坞,选角导演一职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很多时候,在片尾字幕中,我们会看到,选角导演出现的位置会仅次于导演。

  因为在一部电影里,导演和选角导演往往会是最了解演员的两个职位。

  在一部电影的准备阶段,选角导演的工作往往开始得比你想象得还要早很多。

  玛瑞恩·多尔蒂和她的演员资料库

  一部电影会在开拍前四、五个月开始招募演员,而一些大制作电影甚至会提前十个月到一年就开始选角。

  在项目的最初期,选角导演们就需要做大量的知识储备,充分了解自己的项目、演员、导演以及一切关于选角的材料。

  某种程度上,他们像一座桥梁一样,将电影制作者和演员、经纪公司这两方串联了起来。

  从导演的角度,选角导演需要深入地沟通和领会出,这个故事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物。

  而从演员的角度,选角导演则需要找到演员独一无二的气质和特性——最好是挖掘是所有人都尚未发掘的那一面。

  例如,单单看着小雀斑的脸,你能想象出他既能演《万物理论》,又能演《丹麦女孩》吗?

  我们都不能,然而……

  选角导演妮娜·古德却可以。

  很多选角导演都提到,做这一行最需要的是“直觉”。

  似乎他们天生就具有超能力,能够看穿一个演员。马丁·斯科塞斯也夸奖过自己的选角导演艾伦·路易斯“看人的眼光简直惊艳”。

  但这样的「直觉」绝不只是天赋,同样来自于多年的勤奋和积累。

  正如前面所说,每位选角导演在成名前都做过多年助手。你也永远不知道她在圈内认识多少人,她手上的演员资料库有多厚。

  玛瑞恩·多尔蒂的笔记

  选角导演的工作也并不只是最后拍板二选一,别忘了,他们还有前期的海选和推荐工作。

  再说了——谁说他们只需要选主角?

  如果你是一部美剧的选角导演,那么对于一部周播剧而言,这就意味着,每周要为剧组找到几十个客串演员。

  《权力的游戏》的选角导演妮娜·古德就跟了剧组整整八年。这个工作量,实在是想想就十分秃头了。

  然而,对于专业的人而言,龙套和主角总是一样重要。选角导演是绝对不可能忽略小角色的。

  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是不是就在这些人之中。

  妮娜·古德被号称是《权力的游戏》的“秘密武器”

  当然,我们也并不需要神化好莱坞的“选角”这件事。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也给大家推荐两个很有意思的小短片。

  一个是劳模姐在2017年上肥伦秀的时候出演的一部搞笑短剧。

  她在片中亲身示范了“一名女演员要如何在好莱坞试镜”。

  对方十分奇葩地要求她以各种方式来表现“性感”,一会儿是甜美型,一会儿是热辣型,一会儿是冷艳型,一会儿还要是饥渴型。

  (看着看着你就开始跑题感慨劳模姐演技真好了)

  另一个则是BBC在2018年拍的英国短片《女主角》,这部短片在豆瓣高达8.7分,一度也刷过屏。

  片中前后共有8名女演员来参加试镜,人人皆大牌,既有《权力的游戏》中的“龙妈”艾米莉亚·克拉克,“瑟曦”琳娜·海蒂,也有《小妇人》的弗洛伦丝·皮尤。

  和劳模姐一样,她们全都没有通过。面试官先对龙妈说“你不够性感”,又问弗洛伦丝·皮尤“你能不能减肥”。

  反正是怎样都不行。

  最后抖森来面试……秒过。

  然而他们明明面试的是女主角????你找个男的???

  通过这两部短片,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女演员在这个行业是有多艰难。

  而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非常辛辣、直白和多角度地描绘出了女演员在这个行业可能遭遇的不平等待遇。

  好莱坞还有一个老词儿——“选角沙发”(casting couch),和我们的“潜规则”是一个意思。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好莱坞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和少数族裔而言,歧视来自于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

  但是,当他们特地选择从「试镜」的角度来呈现出这一切的时候……

  似乎就显得格外有意思。

  这恰好又反证了一点:「试镜」确实是好莱坞工业中最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换个角度来讲,任何一个健全的体系,都依然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好莱坞的选角体系真正发展至今也不过五六十年。

  但是,也只有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这些反思和批评的声音。

  而当人家已经开始吐槽和自黑的时候,我们……

  需要学习的,实在还有太多了。

  本文图片转自网络

  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对选角导演有了新的认识呢?

上一篇:当李子柒并肩袁隆平,我才读懂这个女孩的可怕

下一篇:98 岁赌王去世,一生风流,富可敌国,身后儿孙争产,一代枭雄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