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别歌颂了她,又拿她当「性幻想」工具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366次时间:2020-05-19

  今天是汶川地震十二年祭。

  同样也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护士节。

  十二年前,护士们因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立即奔赴一线;

  十二年后,他们又因为蔓延全球的严峻疫情始终不敢放松警惕。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鱼叔本想找一些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以致敬护士群体的勇敢无畏。

  然而却无奈地发现:

  关于护士们如何救死扶伤的作品少之又少;

  铺天盖地的却都是「制服诱惑」「清纯又放荡」的性幻想。

  当然,这其中绝大部分以女性为主。

  明面上转发着祝福护士、感恩护士的推送;

  背地里大量消费着低俗化护士、污名化护士的内容。

  我想,这应该是她们最不想看到的场景。

  护士这一职业被挂钩上「性」标签,背后其实有一些历史原因。

  早在 16 世纪初的欧洲,家境优渥的女性往往都深居闺中。

  只有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才会为了生计外出工作。

  护士这一职业,工作环境恶劣、感染疾病风险高,而且收入微薄。

  会入行的女性更可以说是底层中的底层。

  为了尽可能地补贴家用,工作之余出卖身体成了她们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直到 18 世纪,护士们的社会地位也依然没有多大改观。

  纽约法律甚至规定,从事性服务工作的女性被抓后,只有坐牢或者当护士这两种赎罪的选择。

  试图改变这一切的,是「提灯女神」南丁格尔。

  她出身于一个富有的英国名门之家。

  投身于护理工作并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因为从小立志为病人解除痛苦。

  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了她优秀的品格。

  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她自愿组织了一支战地救护队,救助了无数的生命。

  5 月 12 日国际护士节,就是取自她的诞辰。

  因为是她办起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

  发展了护士教育,提高了护理质量,建立了医院管理制度。

  而她的目的,正是为了让人们正视护士这一职业,不要再投以下流的眼光。

  所以《南丁格尔誓言》的第一句,就是「终身纯洁,忠贞职守」。

  今年已是南丁格尔的 200 年诞辰。

  护士早已成为一个专业、规范、尽职尽责的群体。

  但时至今日,这一职业在世人心中仍是性感的投射。

  美国 30 年代经典卡通人物「贝蒂」,就一度被设定为护士角色。

  鲜明的红唇、卷翘的睫毛、丰满的翘臀,都在强调着婀娜媚态。

  70 年代风靡一时的战争喜剧电影《陆军野战医院》。

  拿下过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它还有一个别称叫做《风流军医俏护士》。

  因为在这个故事中,烈焰红唇的护士们奔赴战场,只是为了让男性士兵们为之振奋。

  影响深远的情色电影《深喉》,更是将人们对护士的性幻想再一次拉到顶峰。

  故事中的女主角当起了护士,只是为了通过性行为抚慰男性病人的生理病痛,从而得到享受和满足。

  在此之后,《夜班护士》《甜心俏护士》等一系列关于护士的情色作品接连上映。

  当时的媒体戏称,这是为了让观众跟得上医学的世界。

  艺术作品的影响、社会印象的固化,使得护士这一社会身份的性意味越来越重。

  护士制服被视为带有挑逗意味的性感服装。

  现实中针对护士群体的性骚扰、性侵犯也越来越多。

  在一项针对多家广州护士群体的民调数据显示,仅有 14.08% 的受访护士未遭遇过患者的咒骂、殴打等暴力行为。

  更值得注意的是。

  9.86% 的护士表示曾遭遇过患者的性骚扰(包括言语或行为)。

  护理工作中,很多操作会直接接触患者身体。

  借机抚摸护士的手或身体、以语言调戏护士等行为时有发生。

  丁香园论坛:男患者摸女护士手,并将尿液洒在病房

  女护士们要随时提防来自患者的污言秽语和咸猪手。

  而医院内部男医生性骚扰女医护人员的事件也不是少数。

  《机智医生生活》

  如果连基本的尊重都难以给予。

  我们又该从何来谈赞美和歌颂?

  想要真正提升护士们的社会地位。

  需要的不只是法律制度层面上的约束,更要着力于彻底改变大众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

  强调他们的专业性和平等地位。

  弱化他们(尤其是女护士)在传统视角中的外貌塑造。

  然而,目前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优秀医疗剧,第一主角都是医生。

  关于护士正面形象和职场的塑造,少之又少。

  国产剧的情况也是同样。

  在 20 年前播出的《都是天使惹的祸》里。

  李小璐饰演的护士林小如,以粗心大意和烂成绩闻名。

  靠着母亲打通关系,才进了全市最好的医院工作。

  不合格的专业水准和职业技能,让她受到了同事的嘲笑排挤。

  在风靡亚洲的偶像剧《恶作剧 2 吻》里。

  迷迷糊糊的湘琴为了追随心爱的直树,一心一意要当护士。

  功课记不住,实习又太坑。

  全程是靠着用爱发电才做起了护理工作。

  中间也是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和差错。

  无论是林小如还是袁湘琴,虽然在剧中都属于正面角色。

  最终也都靠着纯真和善良打动人心,获得了剧里角色和剧外观众的喜爱。

  但很明显。

  她们的「正面」是体现在恋爱戏份上的。

  在护理事业上的成功,似乎只能靠坚持和硬着头皮熬。

  不专业、傻白甜。

  永远都蠢蠢笨笨地仰视着、辅佐着那些光鲜优越的男性医生角色。

  还有同样知名的电影《星愿》。

  张柏芝饰演的护士夹在任贤齐饰演的病患,和苏永康饰演的医生之间,上演了一出虐恋。

  这些影视作品中,护士单纯只是个「身份」。

  角色的主要职能就是用来谈恋爱。

  跟医生谈,跟病患谈。

  看多了这样片面而局限的护士形象,反而加深了观众们的误解:

  一个优秀的护士,并不需要多么强大的职业技能,只要甜美、善良就够了。

  而这种误解,无疑是对职业护士的贬低。

  事实上,护士和医生是平级的同事,而非上下级关系。

  正规医院里有不少高学历护士需要做科研、考职称。

  他们的工作也不仅仅是打扎、发药、查房这些最基础的必备技能。

  更重要的是各种管道的置入和维护,各种药物的性质和禁忌配伍,各种病变的观察和护理 .......

  解剖、生物、生化、病理、药理、中医等专业知识都必须融会贯通。

  行内人有句话:

  想要病好,三分靠治,七分靠护理。

  相比护士在医疗工作中的付出,他们得到的认可和尊重却远远不够。

  《护士当家》

  纵观中国影史,对护士形象真正进行过有力描绘的,反而是一部 1957 年的电影,《护士日记》。

  由周总理亲自认定的「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的王丹凤老师主演。

  影片塑造了一位勇敢、果断、坚定的现代独立女性。

  作为一名护士,真心地热爱自己的岗位。

  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甚至搁置了爱情,远赴边疆进行支援建设。

  那首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唱的《小燕子》。

  其实就是其中的插曲。

  确实,这部电影有很大的政治意味在里面。

  但无可否认的是,护士职业、女性形象,在当时的社会建设中被予以了正面的、积极的肯定。

  不是男性附属,不是娱乐消费,也没有牺牲惨化。

  而是独自散发出强大的力量和魅力。

  据说,当年影片上映之后,全国报考护士学校的人大大增多。

  只可惜,这份热情如今早已消散。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护士们的职业满意度并不高。

  付出了同等的辛劳、甚至是更长的工作时间后,护士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要比医生低太多太多。

  歧视、过劳和不理想的发展前景,都在逼迫着护理行业里优秀的人才离开。

  歧视行为的出现往往不是单一的。

  而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对某一部分群体的集中贬低。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鱼叔听来十分恶臭:

  男人三不娶,护士幼师银行女。

  按照此种说辞,从事这些行业的女性大多「不好对付」。

  护士工作日夜颠倒、难以顾家,而且存在暴露于传染疾病的风险之中。

  幼师天天为孩子操心、忍气吞声,保不齐还要在家熬夜备课、改作业;

  银行女周末都要加班,而且每天跟钱打交道,很可能对丈夫的经济现状不满。

  在这套逻辑之中。

  那些声称要回避这些职业女性的男性,都将对方视为低人一等的服务者。

  认为她们在职场为他人提供服务,回家后就会无暇服务自己。

  甚至。

  还真有无良人士强势洗白,说这「并非职业歧视,而是现实」。

  不用洗,这就是职业歧视。

  同时也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

  一切歧视的根源,都是无知、自大和狭隘。

  当一个人拥有正常的逻辑、平和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必定能了解每一种职业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只有尊敬每一种职业,才能让自己在生活里获得应有的尊敬。

  歧视一旦成为惯性,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歧视的对象。

  而人们越是看不起护士这个职业,未来只会享受到更差的护理服务。

  这是一个自作自受的恶性循环。

  受害者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说来真是唏嘘。

  在平凡的日常,我们很少能听到为护士一类的职业群体应援的声音。

  在绝大多数的影视作品里。

  也只有面临战乱、灾难和疫情时,护士们才有机会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仿佛只有消耗和牺牲,才能体现他们的重要性。

  《珍珠港》

  而现实做出了直接的印证。

  在这场新冠战疫中,4.26 万名医务人员从四面八方驰援湖北。

  其中包含2.86 万名护士。

  完成了护理职业最大的一次同行汇聚。

  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说:

  对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护士才是真正的主力军。

  同样是在《中青报》的调查中,36% 的受访护士称:

  疫情爆发之后,自己有感觉到医护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长沙四名援鄂护士去吃火锅,聊起了在武汉工作的经历;

  坐在隔壁桌的陌生女孩得知后,偷偷地帮护士们买了单,只留下一句:

  你们的负重前行,换来了我们的岁月静好,谢谢你们。

  这样的改善令人欣慰。

  但也难免让人心生感慨。

  因为即便没有疫情,即便疫情期间未曾奔赴一线。

  全国上下的护士群体们在每一个平凡的日日夜夜,也都在与人类的病痛作战,同样值得尊重。

  还有那些牺牲在岗位上的医护工作者,他们已经等不来这样暖心的感激。

  别等到需要他们时,才肯定他们的存在;

  别等到他们离开后,才给予应有的尊重。

  等灾难平息,也请不要忘记那些为之奋斗过的人。

  向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致敬。

  不需要那么多拔高的赞誉。

  从平凡的日常开始,从起码的尊重做起。

上一篇:你以为这是爱情,对不起他只是想睡你

下一篇:满满都是羞耻的回忆,当年却追到欲罢不能,不愧是华语第一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