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杰失踪之谜,大连电视台女主持死了?(与薄有染怀孕几月后失踪)
导语:张伟杰本是一名女演员,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大连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其中她的代表作有《太阳雨》,提起她大家可能并不陌生,相传她与很多高管领导接触来往及其密切,曾经一度被传为领导情妇,后被多次秘密关押,几度自杀未遂后失踪多年杳无音信。就是这么一位身份背景十分神秘的女主持人究竟为何失踪呢?接下来就由探秘志小编为大家揭秘张伟杰失踪之谜吧!
张伟杰失踪之谜
早前关于张伟杰的失踪传闻说法很多,但是原因至今不详,也有很多网友深扒了张伟杰本人照片,可是网络上关于张伟杰本人的详细资料少之又少,让网友们的好奇心一下又多了~~这张照片是传阅最多的一张图,因为保存资料欠佳,网上看到的图片常不是她本人。
这位曾担任大连电视台的女主播,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知名人物,她有一档很火的代表节目,叫做《太阳雨》。某一天,担任主播的她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关于美女支持人张伟杰失踪更为大连人议论纷纷,据《新维杂志》报导称,张伟杰与薄往来密切,社会上风传她是薄情妇,致使谷龘开来吃醋。谷不仅在地方媒体上以笔名"王红″竭力抹黑张伟杰,而且动用国安、公龘安人员给张伟杰施压,迫使其离职。张伟杰为此成为专业上龘访户,曾被秘密关押在大连南山宾馆,多次自杀未遂。
目前张伟杰已全然人间蒸发,很多人认为她已被谷龘开来害死。张伟杰现在究竟在何处?众网友非常关心,在网络上发起大搜索。网友惊讶发现,有些媒体因对大陆知识不足,东拼西凑错误百出,连台湾最有名的大报都把韩国女星李智雅照片误当为张伟杰。不过,目前在网络上流传的张伟杰本人的真照,也被网友发现不对,被认为是大连电视台朝晖的照片。
记者进入大连电视台朝晖主页相册,发现确实有这张照片。推测,因为薄和谷开来为掩盖罪证,不仅让张伟杰从人间消失,连网络上也被清除得一干二净。
张伟杰失踪的两个版本说法
1、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个可能,那就是她与某位高官交情匪浅,然后因为高官的原因不得不离开。当然,现在的人都已经知道传言中的高官是谁了,只是当年她失踪的时候还没有人知道,这也就成为张伟杰失踪之谜的开端。这位传说中的高官倒台后,有媒体爆料,称失踪的女主播其实是高官的情妇,然后带着高官大概一千万的封口费以及为他生下的私生女远走高飞,隐姓埋名,准备独自将女儿抚养长大。
报道还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张伟杰和高官的情史,让张伟杰失踪之谜的案件蒙上了一层情史秘辛的隐晦色彩。原来,当年高官有多名情妇,女主播张伟杰是其中最高调的一位。因为她,高官和他的妻子关系一度很紧张,高官的妻子甚至匿名写报道抹黑女主播,并且动用政府的力量,封杀逼迫她离职,还曾把她秘密关押在某处宾馆。报道还说张伟杰和高官的关系公开后不久就消失了,所以张伟杰可能已经死了,高官的妻子有杀人嫌疑。这就是张伟杰失踪之谜的整个过程以及种种猜测,但事件真的就是这样吗?
2、其实有关于这位女主播失踪的情况,还有另一个版本,那就是她并没有被离职,也没有被杀,只是把名字改成艺名朝晖,现在仍然是大连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两年前还可以看到她在主持相关的手语新闻节目,就连电视台网站主页上还能搜到她的照片。
两个版本的答案到底哪个是真的呢?可能都是真的,也可能都是假的,因为并没有办法可以从源头证明事件真假。一开始张伟杰这个人就是不确定的,网上所看到的照片因为资料欠缺很少是她本人,笔者附上的照片也只是流传最多的版本。连照片都不能确定,更何况事件?只能说张伟杰失踪之谜的事件本身就是一个谜。
大连神秘尸体加工厂发现女士标本疑似张伟杰
据了解,哈根斯是德国独资公司,拥有者冯.哈根斯是一名德国纳粹后代。此前,《了望东方周刊》女记者于津涛先后两次报导了大连有个神秘的尸体加工厂。在2003年11月的“尸体工厂调查”和2005年10月的“大连尸体工厂依然神秘”中,揭示了很多异常现象。
这家投资1500万美金的中外合资企业,坐落在大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七贤岭一带,占地近三万平方米的厂房,六层行政办公楼孤零零地矗立在荒草丛生的院落里,看不到人走动,工厂用围墙圈着,也没有挂任何厂牌,来往车辆都走地下通道,很神秘,连开通勤车的司机都经常更换,生怕外人知道。大连人体标本工厂和传涉及张伟杰——一位失踪美女主播。
2012年4月11日大连电视台前美女主持人张伟杰这被热炒,原因你懂的!涉及多宗命案,其中包括大连前副市长袁宪千女儿的死,以及90年代初期大连电视台美女主持张伟杰失踪之谜。一天袁女先杀死公司另一主要领导后跳楼自尽,轰动一时。从大连市长、辽宁省长到商务部长,每年「两会」,薄来一定有单独的记者会; 这家公司曾经公开展出一具怀孕女性的标本,被猜测是大连电视台失踪的美女主播著名主持人张伟杰。在the bodies exhibition上出现的怀孕女尸,被指认“头颅形状颇像张伟杰”,而怀大龄胎儿的身体。
结语:看完上述小编为大家揭秘的大连电视台女主持人张伟杰失踪之谜,相信大家都对此事件有了大致的了解吧!关于张伟杰失踪的原因现今还没有任何定论,她究竟是死了还是改名了我们不得而知~~
导语:提起慈禧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清朝晚期的统治者,咸丰帝的妃嫔即孝钦显皇后。对于慈禧的评价既有说她长期当为政改创清朝的正面评价,也有说她夺取政权的手段极其残忍的负面评价。就是这么一位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传奇人物,她的出生地以及童年情况都是一个谜,可谓是众说纷坛无一辨别真假。接下来呢就由探秘志小编为大家揭秘慈禧身世之谜吧!
慈禧身世之谜
慈禧出身于1835年11月29日,自从1852年入宫,就被赐号为兰贵人,1856年生下皇长子晋封懿妃,1861年咸丰帝逝世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908年11月15日,慈禧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慈禧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慈禧执政近五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慈禧,官方记载是满洲镶蓝旗人,叶赫纳拉氏,而实际的情况却曲折颇多。2012年,中国历史学家刘琦先生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写出了《揭开慈禧童年之谜》的近万字论文,文中列出了38个关于慈禧出生地的根据,集中的解释了慈禧太后的身世之谜,这篇论文还获得了国家文化部一等奖。虽然慈禧太后是近代人,但对于她的身世,所留下的史料极少,更有一些民间传说在其中。
同治的母亲慈禧太后,由于她的特殊地位、身份、影响与作用,对其身世,有多种异说。尤其是慈禧的出生地,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为止,有出生于甘肃兰州、浙江乍浦、内蒙古呼和浩特、安徽芜湖等几种说法,经考证后均不可能成立而一一被否定。至于出生北京,因证据不足,也让人难以信服。
山西省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通过近20年的研究,认为慈禧生于山西省长治,并在长治度过童年。即:生于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家,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名宋龄娥。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少年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山西长治说以大量口碑资料和证据证明慈禧是长治人,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
慈禧是哪里人?
慈禧出生于1835年,少时作为秀女入宫,得到咸丰宠爱,之后步步高升,成为位高权重的皇太后。关于慈禧的出生地,历史上没有留下明确的记录。从惠征居住地北京西四辟才胡同推断,猜测慈禧应出生在那儿,先是镶蓝旗,后入镶黄旗。但是后来,连慈禧是惠征之女的说法都被人推翻。
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慈禧就是北京人。在慈禧少女时期,父亲就已经病死。据说在将父亲灵柩乘船送回北京的路上,因为没有旅费,一度要被船家赶下船。母女二人饿了好几天,只能以泪洗面。刚好当地县令吴棠有一位朋友死了,那朋友的船也在江边。吴棠让仆人送三百两给朋友家属,结果仆人送错了,送给了慈禧。吴棠得到仆人回禀,大怒,想要把银子要回来,幸亏师爷提醒说:“那女子虽然丧父,但此行是要参加选秀。一旦选入宫中,或许就能成为妃嫔。大人以后的也就有个依靠。”结果吴棠不但没有要回银子,反倒亲自到岸边为慈禧送行。慈禧万分感激。后来,慈禧当政,这个吴棠一路升迁,当到了四川总督的高位。
慈禧回到京城后,很快把银子花光了。在等待选秀的时候,为了生计,据说慈禧还当过“丧娘”,为他人家中哭丧。因此慈禧嗓音洪亮,很会唱歌,在当地哭丧行业颇有名气。总之,慈禧很是过了几年艰辛的日子。一直到她十五岁入宫,命运才发生转变。
二十世纪末,有人称慈禧是汉族人。慈禧出生在山西。家庭本十分显赫,后遭遇天灾,家道中落,父母出于为孩子的考虑,把慈禧卖给县里的人为女,得到更好的生活。后卖到惠征府中为婢,代替惠征的女儿选入宫中。当慈禧进宫晋为妃时,村民们知道是之前被卖掉的孩子做了娘娘,把慈禧小时候居住的院落称为娘娘院,流传至今。慈禧在宫中多喜食山西人爱吃的萝卜、团子等,擅唱山西小曲,喜欢乡村生活,认识汉字。这些都是说明慈禧是汉人的佐证。但是对慈禧身世的研究时间毕竟还不够长,证据还不全面,慈禧到底是哪儿人并不能完全下结论。
慈禧为惠征之女?
慈禧御前女官裕容龄的《清宫琐记》提到:“慈禧的父亲名惠征,是正黄旗满洲人,初任山西潞安府知府,以后升任直隶霸昌道(即张家口)道台,不久又调任福建汀漳龙道台,死在福建任上。”光绪三年编写的《漳州府志》(手写本)宦官中“道台”条目记:“文秀:正白旗满州人,二年任,三年二月兼摄府篆。四月双刀会匪乱,不屈遇害。有传。”在“宦绩”栏目中记载:“权按察使同治八年祀名宦祠。文秀,字莲溪,满州正白旗人。咸丰二年十二月由浙江宁绍台道调汀漳龙道,慈惠爱民,民咸德之,三年二月兼摄府篆。四月,同安辖双刀会匪乱,袭陷郡城。文秀夜巡至东桥亭,突遇匪,拥见渠魁,怒骂声震堂。庑匪恚甚,挺刃交集,血肉飞溅,骂益烈,遂遇害于郡廨西偏巨榕下。树忽断,压死二贼,盖行刃者。”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编写的《南靖县志》(手写本)“丛谈”中记:“逊清咸丰癸丑,漳观察文秀,号莲溪,正黄旗人。遭双刀之乱,殉节殁于官,其女文氏(即西太后)避难山城,宿老师阮逢时家。事平回籍,值咸丰帝征选宫人,遂应选入宫,未几进位西宫。追念昔日拯救之情,乃赠阮逢时孝廉方正,赏给五品顶带荣身。弟阮逢尧候补分州。及明诏召京任用,而阮逢时则以年老告辞。”
另有编者按云:西太后系阿娜氏,未闻其为文氏。其应选地方又在津门,以缟素奔丧为钦差大臣所鉴赏,故能入进掖廷。并得安德海之推毂,始蒙纯庙恩宠而各位西宫。其人其事皆与吾漳无与,前说谅系传讹失实。然靖人言之凿凿,纪之以俟考证。
慈禧信仰佛教,平日多挥笔泼墨,留有心经书画、国画等作品。慈禧是镶蓝旗人,出生于北京某胡同,后入镶黄旗。但是二十世纪末,有人举证称慈禧是汉族人。证据表明慈禧出生在山西的一个汉族家庭。因为贫穷,慈禧被卖给县里的人为女,后又被卖给惠征为婢,非惠征亲生女儿。咸丰年间,慈禧以惠征之女的名义选入宫中,之后步步高升,成为太后。但是对慈禧身世的考证时间毕竟还不够长,要完全推翻慈禧是满族人的证据还不够充分,因此慈禧的身世目前还是个传说,并不能完全下定论。
慈禧是汉人还是满人?
俗话说的好,人红是非多。慈禧太后多年来被认为是惠征之女的说法遭到了反驳,称慈禧是汉族人不是满族人,慈禧并非惠征的亲生女儿而是卖入府中为婢,后被当作秀女送进宫中。那么,慈禧太后真的是汉人吗?可能性很低。
从顺治开始,选秀女的制度开始严格起来。凡事八旗中14-16岁的女子,必须参加秀女挑选。秀女挑选的首要步骤,就是进行资格审查。不在八旗之中的女子想选入宫中很难,在八旗之中符合条件的女子不想入宫也很难。在这么严格的制度下,慈禧如果不是惠征的亲生女儿,可能性太低。
况且惠征虽是满族人,却隶属镶蓝旗,下五旗。惠征的地位并不高,官阶也不高,他没有胆子蒙骗咸丰。如果说他看中了在府为婢的慈禧,对慈禧有信心能获得皇上宠爱,道理也是说不通的。慈禧如果是奴婢,她再怎么貌美也比不上大家闺秀,更何况在后宫生存,美貌与智慧同样重要。电影版本中,慈禧入宫后因为没有多余的钱财打点太监,一开始并不出众。慈禧的贫穷与惠征的地位不是在呼应吗?
至于说提出慈禧是汉人的证据中有关于慈禧的家谱、慈禧母亲的照片之类的,我觉得大户人家里的奴婢肯定不止一个,人口流进流出不一定就能准确捕捉到慈禧的动向。人与人之间相似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说两个相像的人不一定就有血缘关系。
慈禧姓什么?
慈禧,叶赫那拉氏。作为惠征之女选秀入宫后得咸丰宠爱,之后步步高升,位尊皇太后。期间垂帘听政47年,辅佐过两代皇帝。在光绪死后,立溥仪为帝,第二天也撒手人寰。尊体已逝,荣宠不息,叶赫那拉氏家族人才辈出。
叶赫那拉氏是女真族中最古老的家族之一,分布在叶赫河附近,今属于吉林省。叶赫那拉的意思是庞大的太阳。有次,叶赫那拉家族受到爱新觉罗家族的侵犯,爱新觉罗的意思是金子。金子对太阳,自然是太阳能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后叶赫那拉氏战胜爱新觉罗氏,成为了最强大的部落。明末的一次战役,叶赫那拉不幸战败。后爱新觉罗入主中原,认为叶赫是最大的死敌。巧合的是,清朝葬于慈禧之手,慈禧、隆裕皇后都是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属于满族部落,受到传统儒家的影响,族谱十分重要。从族谱中能看到人员的身份地位、亲疏远近,能看到先辈对家族所做的贡献,饮水思源。族谱还记载了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过程。叶赫那拉氏出了不少名人,例如慈禧、纳兰明珠、苏克萨哈等人。如今还有一些叶赫那拉氏的后人,例如那英、惠英红、李宗翰、吴京等。
慈禧少年入宫前曾在福建南靖?
山西长治慈禧童年研究会在研究慈禧童年、少年时,隐隐约约发现她与福建有关,可一直找不到线索和资料。《慈禧身世》书中《慈禧爱唱山西民歌而不爱唱东北民歌》有这样一段话:……咸丰问她(慈禧)为什么汉、曲唱得如此动情?她答曰:“我幼年随父在潞州(长治)、归绥(内蒙)、福建长大,对那里的歌曲熟悉。”《慈禧致上秦村宋家的残信》中文字演绎:我入宫之前,养父惠征过世,家中生活特别困难,多亏一位老师和知县(吴棠)暗中接济,才度过难关。
关于慈禧少年在福建南靖这段经历,刘奇曾在与笔者的通信中认为:“慈禧童年时代随(寻)其养父惠征在福建漳州居住的说法是可信的……慈禧童年的经历,社会上有多种说法,但大量相关口碑、文物资料充分证明,裕容龄、裕德龄姐妹的著作所言最为可靠。”因此,惠征在漳州以及慈禧避难山城,不仅不是“谅系传讹失实”,而是历史真相,弥补了慈禧童年研究中的不足,基本解开慈禧少年(入宫前)之谜,即:惠征遭双刀会杀害,慈禧遵母命寻父至漳,走投无路之际遇阮逢时救助,在山城与阮逢时互认兄妹。5个月后,慈禧以满人殉难家属身份扶枢归丧,回到津门,因“会哭丧”而为钦差大臣赏识,进入宫中,并得到安德海的推举,才蒙受恩宠。
结语:看完上述小编为大家揭秘的慈禧身世之谜,至今为止,慈禧她到底是哪里人、姓什么、父亲是谁我们都一概不知,猜测的说法各种各样,但是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仍然是一个谜!
导语:人总会经历生老病死的阶段,人一般死后都会根据家乡的下葬方式安葬逝者。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河南省一名叫吴云青的老人在去世后823天后肉身竟然还没有腐烂,并且保存完好十分有弹性。听到这里你们是不是都十分好奇,接下来就由探秘志小编为大家揭秘河南160岁老道人真身不腐之谜吧!
160岁老道人真身不腐之谜
早前曾有许多新闻报道,在中国河南发现了一位年龄长达160岁的老人吴云青死后尸身不腐,因为这样的事例很少,所以有些人认为是假新闻乱传。
在2000年12月24日那天,在吴云青老人仙逝823天后,河南省安阳县文化局专程请来我国佛教名山九华山的3位防腐专家,拆开了安阳县灵泉寺万佛沟内的一痤小石塔,露出了塔下的一口缸。专家们打开瓷缸后,一尊中国史书上曾记载过的"金刚不朽之体"呈现眼前。九华山专家惊喜之余,情不自禁地说"我们去过青海、西藏,处理过不少不腐肉身,但是从没有见过像吴云青老人这样保存完好、这样有弹性的'不朽之体'。凭我们的经验推断,说他年龄有160岁,可能性很大。"
160岁老道人参禅打坐时逝世
说起吴云青老人,不得不提及他的入门弟子,家住安阳市郊区北效乡蓝天小区,供职于殷墟博物馆的苏华仁。生于1951年的苏华仁,16岁时父母双亡,从此他时常为家人的世代寿短而伤心,并留意寻求长寿之道。1980年9月,他看到《人民日报》上有关吴云青的报道后,非常激动,便拿出当月30多元的工资赴延安找吴云青。到延安的第六天,他便被吴云青收为入门弟子。
从此,苏华仁便坚持修身养性,并不断往返于延安与安阳之间,与吴云青结下了深厚的师徒之谊。1998年7月28日,苏华仁前往延安探望师傅,吴云青老人说要去河南安阳住一段时间。师命不可违,苏华仁便把吴云青接到安阳市北郊住进了"佛爷庙"。
安阳乃殷墟故地,甲骨之乡,自古人杰地灵。"佛爷庙"虽然不大,倒很是清静。吴云青在那里过了一个月的悠闲生活。8月底,老人忽然对饭菜不加理睬了,只喝一点水,整日盘腿打坐。苏华仁看到师傅开始"辟谷",即不再食饭,便知道师傅将不久于人世了。吴云青"辟谷"到第七天中午,忽然睁开眼对苏华仁说:"离安阳不远的西方有一座古刹,那个地方好呀。"
苏华仁赶忙四处打探,终于查明师傅所说的古刹便是住于安阳县天喜镇西南五公里宝山上的灵泉寺。苏华仁知道,师傅找到了归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泉寺,始建于1400年前的东魏王朝,隋唐时期已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有"河逆第一古刹"之称,这里至今还保留着隋唐以来70余座高僧的墓塔。在灵泉寺周围,遗留着二百余处自北齐以来各朝各代的佛雕和摩崖石刻,安阳人称这里是"万佛沟"。苏华仁知道灵泉寺不是谁说坐化就能坐化进去的,他找到灵泉寺负责人郭艺田,说明了师傅的身世及愿望。郭说他做不了主,要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9月3日,郭艺田和主管领导安阳县文化局局长邓叶君到"佛爷庙"看望吴云青。当看到吴云青瘦削的脸上仍然红光满面,眼情炯烔,邓局长不禁赞叹:"真乃奇迹,这么大年龄的老人见不到一点病态。"遂表示同意他的要求,不过又说吴老不能坐化在灵泉寺内,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能更变原貌,只能坐化在寺外。吴云青含笑致谢,表示理解。两天后的午夜,熟睡中的苏华仁突然被师傅唤醒,说要到庙外走走。这天正是农历七月十五。走出小庙,但见月明星稀,万籁俱寂,郊区的旷野恬然而静谧。吴云青兴致很浓,谈道说佛,口若悬河,一口气谈了几个小时。
不知不觉月已西斜,遥远的东方微微泛起了鱼肚白。吴云青慢慢地摘下地里一片嫩玉米叶,弹了弹上面的露珠,细细咀嚼后,平静而淡淡地对苏华仁说:"当夜里没有月亮的时候,我就要走了。"并且再三交待,等他坐化后,把他放入一个缸内,3年以后打开,如果自己的养生之道行之有效的话,应该是肉身不腐的。回到庙内,吴云青依旧静修,不食五谷,偶尔饮上一点水。苏华仁担心师傅有病,便请来医生,诊断结果身体正常。山西和陕西的弟子闻讯赶到安阳探望师傅,问及归宿地,无论陕北,还是太原,吴云青连连摇头,说哪里也不去,就住安阳,灵泉寺。
吴云青天一天比一天枯瘦,临辞世前几天,12小时打坐,12小时卧床,如此轮换,连水也不喝了。苏华仁告诉笔者,在最后的日子里,师傅躺下12小时后脸色就发白,呼吸也不那么畅快,便示意扶他起来参禅打坐。9月18日,苏华仁同几个师兄弟到灵泉寺为师傅选塔址,他们走遍了灵泉寺周围的山山岗岗,最终选中了位于东魏道凭法师焚身塔以西的一个小山下。那里居高临下,四周翠柏环绕,山草野花尽收眼底,真是一个好去处。
9月18日夜11时,吴云青将弟子召集到身旁,依次看了几眼后,便闭目打坐,不再睁眼。1998年9月22日凌晨2时15分,一个没有月亮的深夜,正参禅打坐的吴云青,忽然连笑三声,停止了呼吸。
160岁老道人吴云青
经常看报刊的读者一定有印象,1999年初中国许多报刊报道或转载了一则消息:中国发现了一位160岁的老寿星吴云青。不久,河南省南阳两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千里追踪吴云青老人的报道系列,被评为1999年度十大假新闻之一。吴云青老人的身世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其实,早在1978年的《陕西日报》上就曾刊登过一则消息,说延安发现了一位140多岁的老人,名叫吴云青。
两年后的1980年7月,《新体育》杂志社记者对吴云青老人进行了采访。其报道称:吴去青是河南汜水即现在的河南省荥阳县高山乡余顶村吴家沟人,父母早逝,15岁出家,后入华山做道士。1980年吴云青142岁,住在延安城东北45公里的青化砭村半山坳一排窑洞最东头的一间。老人有三分自留地,生活基本自理,每顿主食六七两,除饭后喝汤外一般不另饮水,每天睡觉四五个小时。白天疲困时,打5分钟的盹儿。他大部分时间是坐着睡的。他身体好,没有生过大病。当隆冬冰雪盖地,人们穿皮袄棉靴时,他却一件夹袄度冬。为证实老人的健康状况,当时记者们专门请延安地区人民医院为老人进行了体检:老人身高1.59米,体重53公斤,脉搏72次/分钟,视力1.2,听力5米。皮肤弹性好,皮下脂肪少,肌肉丰满。神经状况与知觉运动良好,呼吸、循环系统均无异常。
中国发现最长寿老人的消息震惊了世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980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刊登了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报道:陕西省延安市五届政协委员。吴云青出生于清朝道光18年腊月(即1838年冬),原为青化寺长老,现为人民公社社员。他虽经历了142个春秋,但仍精神矍铄,步履稳健。从此,吴云青老人成为传奇人物。
但不久便有人质疑,说吴云青142岁没有科学依据,人活140多岁是罕见。还有人说,吴云青河南老家有一个姐姐,年龄竟没有吴云青大(后已查实此系讹传)。此后,关于吴云青是中国最长寿老人之说便有了种种疑问,他的市政协委员的资格也被取消了。对人们关于自己年龄的争论和质疑,吴云青并没有放在心里,他照常按自己原有的方式生活和修行。道不言寿,一生遵循道家格言的吴云青从不炫耀自己的年龄,面对人们的询问,他总是用"记不清了"或"您看我有多大岁数就是多大岁数"来搪塞。
160岁老道人逝世后弟子为其守灵
吴云青仙逝后,苏华仁和师兄弟们决定为师傅守灵3日以寄哀思。当时,天气正热。吴云青逝世三天后的肉体依然富有弹性,四肢柔软,栩栩如生。
9月24日上午10时,运载吴云青遗体的灵车缓缓驶向灵泉寺。老人被安放在汽车后排座位上,周身以白布包裹,保持打坐姿势,弟子们守护左右。由于出家人的丧事不许哭泣,车内寂静异常,只能看到一张张悲凄的面孔。老人虽然拥有海内外众多的弟子,但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纷乱,只有十余位弟子为他送行。由于负责建造墓塔的工匠们透露了风声,灵车赶到灵泉寺时,附近一带已聚集了数千人。
11时,在轻柔舒缓的佛教音乐和佛经声中,众弟子将师傅抬起来,向已修好的墓塔走去。说来令人称奇,随着众弟子的走动,老人的头一颤一颤的。人们看到了,有小孩子喊:"还活着呢!头还动呢!"
弟子们保持着吴云青的坐姿,将其面东南背西北放入一口高约100厘米,直径约80厘米的瓷制缸中,并将一只高约50厘米,直径约80厘米的瓷盆口对口地扣在上面。之后将瓷盆开了一个小口,从开口处装上一只通上电线的灯泡,盖上玻璃封牢,于次日封塔。墓塔高约180厘米,分6层,以青石砌成。装上灯泡的目的是为了3年之后通上电源以瞻仰吴云青的肉身。苏华仁说:得道高人,死后可能肉身不朽。
专家打开160岁老道人未满3周年坐化的缸
距离吴云青老人坐化3周年尚有272天的2000年12月24日,专家们为什么要提前打开老人坐化的缸呢?原来,自有关记者寻访吴云青老人及老人160岁年龄的系列报道被评为1999年度十大假新闻之一后,安阳县文化局领导对老人3年后肉身不腐的遗言开始怀疑。他们想到如果在3周年时开缸,2001年9月24日正是家历八月,天气热,万一肉身腐烂,气味难闻,不好处理。于是,他们于2000年11月26日,前去曾经发现不腐肉身的九华山请教防腐专家。专家们认为,吴云青坐化已近800天,可以开缸。不腐肉身成就成了,不成再等到3周年时开缸仍不会成。而且现在正好是冬天,气味不会太刺激。
2000年九华由防腐专家来到安阳灵泉寺。12月24日下午5时,灵泉寺周围实行交通管制,只许游人下山,不许再上山。晚9时50分,寺院内只剩下安阳县文化局局长邓叶君、副局长赵金炉、灵泉寺负责人郭艺田和从九华山请来的蔡英东、冯万忠等3位防腐专家及3名石匠共9人。众人来到吴云青老人的石塔前,做开缸前的准备工作。晚9时59分,专家令石匠破塔。
6层青石塔的青石一块块依次被挪开后,露出一个倒扣的瓷盆。专家们不再让石匠动手,亲自把糊在瓷盆边沿的水泥一点点刮掉,移开瓷盆。顿时,一股淡淡的甜味从缸内飘了出来。蔡英东趴到缸口,拉亮缸内事先装好的电灯,把手伸到缸内,隔着道袍摸了一下吴云青的背部,禁不信大叫一声。从人大惊,急问怎么了,蔡说吴老身上的道袍没有腐烂,背部肌肉仍富有弹性。
从人一齐动手抓住老人打坐的棉垫四角,扶住老人的背部,把他请出,放在一张木板上。日光灯下,只见老人皮肤色泽红润,生前飘逸的满头白发和胡须,仍是那样洒脱。九华山防腐专家冯万忠掀开吴云青的道袍,用手按其臀部,形成一个小坑,但是马上就平复了。冯惊奇地说:一般人死后十几个小时就全身僵硬,100天就肉骨分离开始腐烂了。但是,老人坐化823天后从缸内请出来,身体还这般柔软,真乃罕见。
剪去老人身上裹的白布和道袍,老人坐化时的姿势仍没有改变,全身的皮肤完整无缺,因常年赤脚行走,脚上磨出的老茧仍清晰可见,左臂粗细均匀,右臂上的肱二头肌鼓出一大块,据说这是常年用右手劳动的结果。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安阳县文化教育局及老人的弟子没有经验,当时不知道在老人打坐的棉垫下放上生石灰,并用木炭把缸周围的空隙填满,这样既能保证老人打坐时的姿势,还可以吸收里面的水分。由于老人周围什么也没有填,上身重力前倾造成胸骨下陷,专家们不得不用两块钢板支撑起来。
2 001年2月16日,笔者采访时,见到吴云青老人的不腐肉身端坐在灵泉寺内的一间屋子里,头脸蒙了块黄布(以示敬重),待躯体尚存的5%的水分全部挥发后,再刷上金粉,塑成金身,永久地存放在灵泉寺内。
为什么160岁老道人会肉身不腐?
道家与修炼是分不开的,道家丹道所提倡的修持方法,基本上都是修炼家所必由的途径,在丹道修持中存在着许多神奇现象,也可视为人体科学研究对象。另外,丹道修持是道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方法,因此,对丹道修炼神奇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对道文化进行的深入研究,把科学的东西和糟粕的东西分离开来。丹道东西南北中各派及净明、茅山、隐仙派(文始派)的“粉碎虚空,炼虚合道”之法门修习有两个最显著的成果:一是长寿;二是不死羽化。
健康长寿,这本是我国各派丹道养生家皆可达到的一般性目的。丹道文献记载和口传都有许多长寿的例子。例如:黄元吉大师生于元代,直到清末光绪年间还出来传道十余年(见《乐育堂语录》《道德经讲义》等等,才化清风而去。又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对50多例全真派学者的长寿事迹所作的统计,其中年龄最小者在80岁以上,年龄最大者达200多岁,其中多例在100岁以上。
人类的躯体的成分也是物理结构,那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适用的。如果从相对论来看,引力场中的时钟与不受引力影响的时钟相比走得要相对慢些,而且,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引力愈强,时钟就走得愈慢;这一效应称作“时间膨胀”或“时间延伸”。
广义相对论对于受任意引力支配并有任意构件的钟也是一样的结果。根据这一结果,那么,一个乘高速宇宙飞船长时询在太空遨游的人,当他返回地球地面时,与一直留在地球上的他的孪生兄弟相比,他应该年轻得多。这是因为宇宙飞行员的生物钟以及他的一切生理过程,比尚在地球上的要慢得多。这就是著名的“双生子详谬”。
诚然,要使这一效应显现出来,宇宙飞行器的速度必须接近光速,这样的高速飞行目前暂时还未制造出来,而国内外人体科学方面的大量实验却证明了,练功者在松弛状态下诸如呼吸、心跳等各种生理节律都有所减慢,有的优秀修炼者可以使自己的呼吸频率慢到毎分种1至2次。
在道家训练有素的丹道修炼者,甚至很多人可以做到停止心脏跳动。70年代,天台山南宗道士谢希纯大师应邀至杭州体检,众人皆希望见识一下何谓丹功,希望大师能够表演一点神奇的东西,谢大师笑而不允,须臾测量心电图时,医生们十分惊慌,因为所有指标都是一根平直线,而大师笑眯眯坐在凳子上。以上事例说明,修炼丹道可使人体生物钟变得慢些,而由于生命时间的相对伸延就必然导致长寿。
不少文献己讲过,修炼丹道最高的成就是羽化。关于羽化,世俗的含义已经是“死亡”的讳称,实际上,真正的羽化,乃是有严谨的定义的。严格意义的羽化,是指羽化者在融入虚空的“道”之前,于静坐中身体不断消失,身体发出有形象的可见光,上乘者,身体直接转化为不可见的“炁”,在短时间中形骸不断消逝,犹如冰块溶解于水一样,消融在虚空之中。比较典型的景象是丹道修炼者在其肉身消逝融解之时,头顶及身体周围出现一派紫气祥光,所以道家以“紫色”为尊贵,很多大成就者名字里面带有“紫”字。层次较低的羽化,则会刺下指甲、头发、舍利子乃至不腐烂的躯体(道教称为“带肉金身”)。
结语:看完上述小编为大家揭秘的河南160岁老道人真身不腐之谜,大家是不是都感到十分稀奇~~这位吴云青老人在打坐时悄然离世,去世后其弟子们替师傅守灵,至于他的真身为何不腐这个原因尚未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