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 他们同居过吗到底有没有私情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173次时间:2020-11-09

说起张学良,我们一般会想到的赵四小姐,而一般说起宋美龄,我们想到的则是蒋介石。可今天我们却要来讨论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说说张学良和宋美龄同居吗?到底有没有私情?

在讨论之前,探秘志小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张学良和宋美龄的个人简介:

张学良个人简介

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 他们同居过吗到底有没有私情

张学良,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

毛泽东曾说他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由此可见,张学良在历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了。

宋美龄个人简介

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 他们同居过吗到底有没有私情

宋美龄,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宋美龄除了拥有杰出的英语功底外,还会说六国语言,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可观,并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据说,宋美龄的钢琴也是演奏的相当不错的,所以宋美龄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美龄晚年长期定居美国,受家庭和西方教育的影响,宋美龄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读《圣经》和祈祷成了她的必修课。在纽约,在她身边呆久了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宋美龄最喜爱的生活就是灵修。她从小对宗教的信仰,每天读经,每周做礼拜。宗教生活是她生活的重心和她永恒的精神寄托。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

永恒的精神寄托。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

张学良的情史

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 他们同居过吗到底有没有私情

张学良一生中有七个情妇,可是流传至今的也只有与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了。张学良将军一生三次婚姻,发妻于凤至,虽嫁给张学良,但却一直过着分居的生活,直到去世也没能见到张学良最后一面,实为凄惨;张学良的第二次婚姻是同谷瑞玉之间,后因而人不和,离婚; 第三次婚姻的女主角是赵一荻, 1964年正式结婚,张学良早幽禁期间,一直是赵一荻陪伴,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去世于檀香山,次年10月15日,张学良死于檀香山,与赵一荻合葬。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海外居住期间,有次接受权威杂志记者采访时说过,一生中有两位女性对他恩同再造,一是蒋宋美龄,一是赵一荻。

张学良与宋美龄同居

究竟张学良和宋美龄有没有同居?而宋美龄说:我们对不起汉卿,指的又是什么?

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 他们同居过吗到底有没有私情

张学良与宋美龄的关系

张学良在上海第一次见到宋美龄时就被她深深迷住了,只不过后来和蒋介石拜了把子。

有人说:张学良没有输给了蒋介石,而是输给了宋美龄。

宋美龄说:我们对不起汉卿。

张学良说: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

蒋介石说:吾妻爱国明义,应知今日一切须以国家为重。

宋美龄说:你对那个小家伙(指张学良),你要对他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走开台湾,我把你的事情都给你公了。

张学良曾经说过;我认为蒋夫人是我的知己,蒋夫人对我很了解,她曾经和蒋先生据理力争;说西安事变张学良不要金钱也不要地盘,他要什么,他要的是牺牲。而张学良也曾经在海外被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自己对宋美龄的尊崇,只要宋美龄活着,他便要把两人感情的秘密守住。

在张学良的眼里,宋美龄是“绝顶聪明”且“近代中国找不出第二个”的优秀女性,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语言。学界认为,出身的相似、年龄的相似、通英文、受过西方教育的相似,使宋美龄与张学良之间,肯定有比蒋介石多得多的共同语言。

“宋美龄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这句话,对形容宋美龄与张学良之间的关系,再合适不过了。

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 他们同居过吗到底有没有私情

作为一个权力欲望强烈、以善于作秀的政治女性出现的宋美龄,唯有在与张学良这位性情耿直、豪爽的东北硬汉的交往中,才显示出她真挚、细腻的女性情感。这种非比寻常的柏拉图式情感,出现在两位身份特殊、命运特殊的中国名人之间,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却又至诚至信,顺理成章。

或许张学良和宋美龄仅仅是知己的关系,也或许是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个和自己很像的人,所以才那么珍惜,再或许就是郎有情妾有意,只是现实不允许他们在一起罢了。

“夫人是我的保护神……”这是张学良的原话。西安事变发生后,原本与蒋介石结拜为兄弟的张学良,转眼成了蒋介石眼中绝对不能饶恕的罪人。张学良始终认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之所以不杀他,是因为有宋美龄的“保护”。

那么,夫人为什么要保护他呢?有人说,张学良是宋美龄的初恋情人,甚至有人说他们是暧昧关系。其实,宋美龄比张学良整整要大4岁,但她比张帅哥晚两年去世。

相爱不一定要相聚,相聚的不一定相爱!无论因为什么原因,虽然他俩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但可以肯定他们是一对曾经非常相爱的朋友,是终生的朋友。

张学良逝世后,留存信件有四大箱约500多封,这些信函包括他与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蒋经国、陈诚、杨虎城、戴笠、端纳及其他人的往来信札。值得注意的是,500多封信函中,张学良与宋美龄的私人通信最多,总数约在百封以上。查阅、品味这些信件,可以清楚看出两人之间的诚挚感情。

结语:张学良和宋美龄是一生的知己,但也是精神上的情感寄托。两人有着很多的相同点,也互相懂得,这一种已经超出感情的情感,让人猜忌的同时,也让人羡慕吧。但不论怎样,一个是民族英雄,一个外交使者,都应该值得我们去尊重他们。

最近热播电视剧《芈月传》是讲述从秦惠文王到秦昭襄王时代的传奇太后宣太后的故事,芈月在历史上实际名称是芈八子,与屈原同姓芈,是楚国贵族姓氏。宣太后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女权典型,其诸多开放大方的事迹也被传为历史佳话。

芈月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秦始皇是芈月的玄孙子吗

据史料记载,芈八子在嫁给秦惠文王之前,曾与义渠王子有一个私生子,你木有听错,是私生子。义渠也就是后来的匈奴,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后来也是秦始皇建立长城的主要抵御对象。

秦始皇和芈月宣太后是什么关系呢?这里来一个图谱:

秦惠文王前338年-前311年在位27年(宣太后丈夫)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与宣太后无血缘关系)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宣太后儿子)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宣太后孙子)

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宣太后孙子的儿子)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宣太后孙子的孙子)

这样算来就比较明了了,也就是秦始皇是宣太后的孙子的孙子,秦国的强盛并不是一代人的应用善战,而是几代人的努力结晶。

关于“奋六世之余烈”指的是从秦孝公开始,秦国六带人的不懈努力。

芈八子作为一个个性突出的风流太后,也是秦国历史上不可忽略、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电视剧《芈月传》是借鉴了史料演绎而来的电视剧作品,真实历史跟电视剧还是有些悬殊的。

赵子龙为什么叫赵云,一般性喜欢三国的朋友都喜欢称赵云为赵子龙,而在三国里面其他人也都是称呼其为子龙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称呼赵子龙为赵云呢,难道他有两个名字吗,其实不然,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赵子龙为什么叫赵云。

赵子龙为什么叫赵云 父亲希望他成为一条龙

赵子龙是谁

赵子龙和赵云的确是一个人。云是名,子龙是字。

大体是这样的,在赵云母亲生他之时,父亲就希望他成为一条龙一般的伟大的人,恰好在母亲妊娠之时,窗外电闪雷鸣,惊雷四起。赵云的叔叔梦中(生赵云之时他在熟睡)梦见一条巨龙入地,正逢赵云降生,于是取字赵子龙(天之子,一条巨龙,称作子龙)

古人如何取名字

要想彻底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先说一说古代人的“名”和“字”。

名:就是咱们现在的名字,有姓加个名,作为某个人的标记,就是现代人通常所说的“姓名”。

字:现代人绝大多数没有字,古代人也不是全都有字。古代穷苦百姓是没有“字”的,一般女性也没有字,“字”是一般缙绅士大夫之族在男孩子成年之时,根据他的名字给他起的一个“文名”。一般来说这个“字”也叫“表字”,会与名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关联,比如苏轼,字子瞻,临轼而瞻之意;苏辙,字子由,是说有辙必有其来由这所的意思。当然也有人的“表字”与名没有多大关系的,比如朱自清,字“佩弦”,就是要以“字”来激励自己坚强,取“佩弦以自急”之意。

赵云,可以说是姓名了,子龙,就是字了

对于曹操来说,赤壁之战的失败绝对不是偶然,俗话说的好有因必有果,曹操一早就种下了因,所以得到最后失败的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揭秘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

首先,曹操的失误之处是轻敌了,完全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也许他曾对刘备有过较高的评价,但在内心深处他依然不觉得刘备能强大到打倒他的地步,所以根本没有多留意留意刘备的举动。当然那时候的刘备确实还不成气候,一个连自身都难保的人怎么能与当时意气风发的曹操相比较,所以正所谓是乱世出英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赤壁之战中的曹操是抱着暴发户的心态去的。一方面前面有荆州之战的胜利,曹操打刘表本就是以石击卵,可以轻松拿下,结果大兵压境之下,刘表病死,荆州内乱,曹操不战而胜。这样的胜利让曹操觉得攻打东吴和荆州一样轻而易举,东吴当时的状况确实也是主少国疑, 内部不稳,加之东吴的军队也比不上曹操的大军,所以曹操是抱着挟胜威吓,不战而定的侥幸心态,这样就导致他在战略布局上出现了疏忽。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揭秘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

最后很明显的是曹操过于急躁了。曹操想要在自己还壮年的时候,一举拿下东吴,实现他统一乱世登顶称帝的宏愿。所以他才要主动功打赤壁。就当时的格局来看,如果曹操能先在荆州站稳了, 西边是弱小的刘焉刘璋,东边同样是弱小的东吴,大兵压境之下,相信只要一纸诏书就能收复益州。这时再向东吴施加压力,东吴也只剩下投降的份儿。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曹操已经没有那个耐心去等待,因为当时的他已经年过六十,跟刘备孙权相比他已经老了。所以这时的曹操是急躁的。

如果说在攻打赤壁之前, 曹操能够稳扎稳打,随时提高警惕,用对谋略和战术,正所谓一力降十会,曹操当时处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之下,他只要写三封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第一封书信就能让刘焉举手投降摇白旗,再一封书信就能让孙权斩了刘备,最后一封书信就能让孙权归顺投降。其实就只有一步步攻下刘焉再去攻下东吴,那么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就能实现。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揭秘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也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推出诸葛亮的《隆中对》是陈寿编撰的。

因为没有人会知道曹操就在紧握优势的时候选择急于和东吴对决,走了这步险棋;没有人会知道曹操主动冒险挑起赤壁之战的时候,他的大军会败走赤壁;也没有人会知道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之后,他居然会选择大幅度收缩兵力回襄阳,而放弃了整个江陵,意外的让刘玄德有了存身之地和从容谋益州时间;更不会有人知道周瑜竟然也没有去乘胜围攻江陵,从而趁乱灭了刘备夺了荆州。聪明如诸葛亮,他在思考《隆中对》的时候,怎么可能把一个生死攸关的战略构想设立在如此多不确定因素上呢?

上一篇:飞机消失35年又飞回来?1990飞机穿越时空事件真相揭秘

下一篇:奇葩!盘点发生的摸乳事件,彰化摸乳巷广为人知(最窄不到70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