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世园会异域植物安家落户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892次时间:2014-01-19

 

 

 

 步入植物馆,湿润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这里比室外温度高出了大约10℃。室外寒风瑟瑟,室内一片新绿,已经进驻的世界各地植物在这里恣意享受着从玻璃幕墙投射进来的阳光。夹胶超白钢化玻璃让紫外线能大量的穿透到室内,这一设计也让植物馆节省了大量能源。观景平台和天水地池区则可以饱览园区的娇媚。 

  空中俯瞰 

  “宽厚树叶”闪银光
 

  “你看,这个建筑多像一片大树叶。 ”飞行员周晓东指着园区东部的植物馆说着。阳光晒在上面,远远地看去,植物馆就像一片闪光的宽厚树叶,飘落在山坡上。“之所以闪闪发光是因为它的表面由1万多块曲面三角形玻璃拼成,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光芒。 ”工作人员说,植物馆去年10月初主体完工,现在正进行的展陈布置预计春节前完工。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叶片”里,设有温带植物、暖温带植物、海洋植物和竹艺馆等展区。在这片“叶子”身上,凝聚了两个第一:全亚洲最大的钢结构场馆之一、世界上唯一一座把海洋展区建在山区的建筑物。 

  地面探访 

  竹艺馆竹林深处曲径通幽
 

  植物馆里有竹艺馆、温带馆和暖温带馆。 

  从植物馆正门进入,粗壮高大的巨龙竹让人惊叹,这种竹子最高可达45米、最粗可达36厘米,原产西双版纳,为中国独有。上海园林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养护工程负责人郝晓哲介绍,目前竹藤植物展区共栽植了57种竹子,栽植率达到95%,今后还将陆续丰富品种。为了让这些竹子能平安过冬,夜间展区的最低温度控制在10℃。 

  竹艺馆是世园会植物馆三大陆生植物分馆之一,是青岛世园会首创的展示竹类植物的专类馆,力求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一个翠竹遍野、曲径通幽、寓教于乐的园林景观。顺着印有竹图腾的路面向前,两侧竹竿微微向道路上方倾斜,似在小道上搭起了层层“竹拱门”,这是南方山林小路上常见的竹林夹径景观。两旁老青砖、老石板砌筑的矮墙镶嵌于自然山石中,营造出自然古朴的景观氛围。拐过一个弯,一片奇异的龟甲竹呈于眼前,节间歪斜、节纹交错、斜面突出,交互连接成不规则相连的龟甲状竹竿,是珍稀观赏竹种。展示空间北侧,老青砖、老石板、自然石块、老磨盘等元素组成跌水景墙,南侧竹竿编制的三面景墙和它们相互辉映,今后,这里也会布置上各色竹艺品。道路通过这一空间后分为两支,北面一支为主路,西面一支为深山小径。徒步而上的深山小径,两旁栽植着特色竹种,如黑美人竹,竹竿通体黑褐色并挺拔俊朗,如亭亭玉立的黑美人;又如金镶玉竹,金黄的竹竿中镶嵌着碧绿色的条纹,似金条中镶嵌的美玉;还有斑竹、黄竿乌哺鸡竹、小琴丝竹,小径深处掩藏着王维名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意境的“竹里馆”景点。 

  回到主路,走入一道毛竹夹径的路,两旁毛竹高耸遮天,路两侧的小山坡上兰花、山麦冬、花叶络石、各种美丽的石蒜科植物装点了林下空间。再向前,通过老藤盘绕的竹门,空间豁然开朗,呈于眼前的是竹林农家生活场景。农家老残墙里,竹篱笆、小石钵、凤尾竹和生活用品竹筒、竹竿、竹篮等,营造出一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通过第二道竹门,走出竹林人家,是竹林之旅的尾声——“竹林禅境”,这里栽植了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竹种,如节短彭大,形如弥勒佛肚子的佛肚竹;根部节短突出并层层叠升似叠罗汉的罗汉竹;竹竿通体紫色,在普陀山观音道场广泛栽植的紫竹;竹竿纤细、竹叶似凤尾,相传是插于观音菩萨手中小瓷瓶内的观音竹,在展示了珍奇竹种的同时也使人沉静了内心。 

  走过竹林,记者发现还没装饰好的一个个深井里,热风呼呼从地下吹来,这是三联供的空调系统,节能环保的设计给植物保暖,又不会让游客感觉到闷热。 

  温带馆异域植物搔首弄姿 

  温带馆是植物馆展馆之一,建筑面积1756平方米。在植物馆参观游览线路上,位于竹艺馆及暖温带馆之间,主要展示多肉植物、棕榈科植物、地中海植物、澳洲植物等新奇特的异域植物。 

  招人疼爱的多肉植物多产于遥远的异域干旱之地,为了适应严苛的自然环境,形态变异奇特百怪。温带馆也将多肉类植物作为了重要展示植物。在仿照荒漠沙砾地貌景观的展示空间,共展示了300余种具有代表性的多肉植物品种:高大挺拔的巨人柱,浑圆带刺的金琥,排排如扇的仙人掌以及形态大小各异的多肉植物,品种新奇繁多,热闹非凡。记者发现,看似眼花缭乱中却蕴含着内在的秩序——一步步随着展馆的路径前行,你会看到多肉植物是如何由有叶的形态进化为无叶的肉质形态。植物沿着游览线路一一顺序错落有致地排开:叶状仙人掌植物樱麒麟、木麒麟、昙花、肉质叶片状仙人掌科植物蟹爪兰、叶片退化的光棍树、掌状的鱼鳞仙人掌、精武团扇及红点仙人掌、柱状的仙人掌科植物武伦柱、白云阁、金青阁、球状的仙人掌植物金琥、裸琥等,疣突小球状的疣突球构成了多肉植物展示区的景观骨架。 

  在这些植物之间,点缀着仙人掌科植物。如“鸾凤玉”,这种品种刺坐无刺,表皮发白呈鱼鳞状,肉棱厚实且从顶部看去成星状,颇受人爱;“牡丹玉锦”,通体发红或带黑色小斑,小巧可爱;“层云”,花座似红色云朵生于绿色的球体上方;“巨鹫玉”,刺坐上的刺看上去像鹫鸟的喙,其中一棵巨鹫玉已发生斑锦变异,肉棱上呈条条黄绿色虎斑纹,珍稀少见。 

  参观完多肉植物群落,顺游览线路往前,7棵高大的加拿利海枣组群夹于道路两旁,气势让人非常震撼。 3棵百年的橄榄树错落种植,橄榄树周边栽植着富有地中海特色的花灌木,包括迷迭香、薰衣草等,水流通过中东海枣林下空间后经过一座小木桥,从南部的瀑布口泻出。瀑布口两边是台地空间,台地上种满了澳大利亚风情的植物。 

  暖温带馆漫步林间穿越时空 

  从温带馆到暖温带馆,植物按照对水分要求的差别分布,将游客从半荒漠带到热带雨林的状态。暖温带分为棕榈区、峡谷区、开发植物区、佛教文化区、可食植物区、远古生物区等多个区域。几个场馆的温度各不相同,室内温度和湿度都需要严格的控制。 

  入口处,猴面包树、旅人蕉、天堂鸟及多彩花境等植物组成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的植物群落,其中5棵猴面包组群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景观。穿过爬满热带藤蔓的假山山洞便是花园台地区,在这里各种热带开花植物争奇斗艳,如花红似火的龙鳞木棉、树干带刺的美丽异木棉、开金灿灿黄花的黄花风铃木、老挝国花鸡蛋花、阿根廷国花鸡冠刺桐等。并且还特别栽植了菩提树、无忧花、大青树、地涌金莲、黄缅桂等体现佛教五树六花的植物组成的小景点,使得环境更有文化的内涵。另外在林间还有高空步道穿过,游客可漫步林上,近距离感受开花乔木的美丽风采。 

  穿过第二个山洞,将会来到远古植物区,着有千年历史的树状苏铁、篦齿苏铁、高大稀有的红豆杉,以及附在水边或散落林间的蕨类如桫椤、观音莲座蕨等植物,呈现一派远古景观。沿道路继续向前,是可食植物区,主要以果树为主。这里有会改变人味蕾感受的神秘果、果实外形如人心脏的人心果等。空谷幽兰区深凹于地下,为全馆最低点,高大的热带乔木将峡谷遮盖,密不透日。 

  走出空谷幽兰峡谷区,9棵高大的枝条的榕树拼植成独木成林的景观效果。穿行过无数气根垂落的的榕树群,就来到了棕榈植物区,大王椰子、蒲葵、裙熊棕、霸王棕、国王椰子等高耸的棕榈科植物栽植于主路两旁。

 

 

 

睡莲博物馆 

  空中俯瞰 恰似睡莲在水面
 

  在观景平台不远处,有一处造型奇特的建筑,从高空看,它更像两朵绽放在水中的花朵。这就是另外一个标志性建筑——睡莲博物馆。它的建筑整体形态设计参考了睡莲花朵的形态和色彩特征,卷曲的外墙面采用6种不同色彩饱和度的彩釉玻璃装饰,由上至下、由深至浅色彩渐变,呼应睡莲文化主题,并与周边环境协调。周晓东笑着说:“我看有点儿像没有发芽的水仙。 ”工作人员介绍,睡莲博物馆依靠东南向陡峭坡壁,避开了西向日晒;采用高侧窗,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减少建筑能耗,能够创造舒适的建筑室内环境。 

  地面探访 神秘睡莲大世界 

  在植物馆和草纲园一旁,睡莲博物馆伫立山间。方块拼成的颜色从紫红色、粉红色到青色、乳白色演变,鲜艳又不突兀的色彩让博物馆在百果山的建筑中显得特别。“看上去像睡莲,一层层剥开的花瓣”,“像是水仙花的球茎”,对这个神秘的建筑,市民有许多种解读。从过去的睡莲大世界到睡莲博物馆,园区精选了睡莲的品种,把珍稀物种和有代表性的莲花安置到了这里加以说明,让市民参观的同时能够了解到莲花的品种、进化过程,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天水地池区 

  空中俯瞰 灵气如同日月潭
 

  除了外形各异的建筑,从高空俯视,还有两大片绿汪汪的水面给整个园区带来无限的灵气,这片水域就是世园会园区的天水地池区。靠近山的是天水,靠近正门的是地池。从高空看,天水的水域面积比地池大一些,有点儿小日月潭的意境。天水地池之间还设置了主题景观广场,连接天水地池。同行还有人说,从高空看,天水地池区像世园会园区的一对飞翔的翅膀。而这个区域的主题恰恰就是“凝聚——编织梦想”。 

  地面探访 置身公园水云间 

  天水地池区位于园区中心位置,主要覆盖毕家水库和毕家上流水库。天水地池区北高南低的地势,相对高差达36米。水库由一条泄洪沟相连。在上游水库东岸坡地及下游水库西岸有长势较好的乔木林分布。天水地池区现有最重要的景观元素是水,天水地池区景观以水、花、舞为主题,通过跌水、流水、喷水、静水等不同形态的水景营造不同的赏花观礼、表演交流场景。 

  天水地池区为世园会主题演艺、巡游表演、展览展示、交通集散、幕间休整等重要功能搭建舞台。根据总体规划道路网与功能布局,天水地池区分为天水景区,地池景区,主题景观广场区三大主题景观分区。天水地池区园区道路系统由外围的车行环路,内部环湖主园路及多条联系性的小园路、步行桥、栈道组成的次园路构成。南部区域沿车行路及广场设园区主要的花车巡游线路。 

  观景平台 

  空中俯瞰 一朵奇葩待盛开
 

  在远远的天水湖畔,一朵钢结构的的花正在含苞待放。“这是世园会的观景平台。”工作人员说,这朵造型上像花朵的雕塑性质建筑,是世园会的雕塑标识物。观景平台地势较高,位于天水片区与草纲园之间的山包之上,得天独厚的位置和地形条件使之成为园区内俯瞰全局、观赏夜景的绝佳视觉窗口。所处山包从平面上看近似顶角朝向南方的三角形,东临樱花支路,西接杜仲路,北侧为隧道。如今,这个花苞的主结构已经搭建而成。 

  地面探访 能源取自天与地 

  穿过隧道,走进这座高达31米、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花朵”,仰视它立于山间的美丽,你会发现它的形状是取自极具中国文化底蕴的荷花和耐冬的形态,在中国红、朱砂红与优品紫红之间探寻色彩的融合过渡。这朵未来屹立于百果山天水湖畔、青岛独一无二的世园之花,含苞待放的形态寓意着即将绽放的期许、勃勃生机的张力,更是吉祥如意的祝福。 

  “花”的主体由八个高低不同、错落有致、自然优美的花瓣构成,表面采用国际领先技术的高科技光伏织物,视线和空气内外穿透,使整个标志物呈现出通透、灵动、极富光影变化的造型艺术效果。通过隧道边、山体两侧的登山景观步道直接抵达观景平台和“花”体内部,观景平台可以饱览世园会全貌,而花体内部有一个约360平方米的室内新能源展示馆,供游客参观游览。 

  在“花朵”顶部,有一个别致的顶层花园,游客可以经过电梯和坡道到达,享受“花巢”的景观。且这个空气与外界通透的小花园,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小气候”,不受外界气候变化影响,舒适宜人,别有洞天。自然光引入系统、地源热泵系统、高科技光伏织物、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为世园观景平台提供全系统可循环的配套能源技术。建成后,将是能代表世界专业发展水平的新能源建筑,也将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零能耗建筑。 

上一篇:植物也会“说话”

下一篇:办公室里放什么植物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