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盘点近二十年消失的民族品牌(组图)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3066次时间:2015-03-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此过程中,中国品牌经历了从制度建设,到品牌推广直至初步繁荣,涌现了一大批知名品牌。

  但是,纵观整个发展全局,中国品牌发展并不成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仍然扮演着“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在全球各大城市的商场中,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但却难以寻找到“中国品牌”的影子。可以看到,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却绝不是一个品牌强国。

  最会跳舞的火腿肠——“春都”

  品牌事迹:

  因一则“会跳舞的火腿肠”广告,春都火腿肠红遍大江南北,从此开创了中国以西式灌肠系列产品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推动了中国食品加工业的历史性变革。春都几乎成为了当时火腿肠的代名词,轻松取得80%的市场占有率。

  衰亡经过:

  春都的品牌没落主要是因为一次品牌危机事件而引起的。1993年12月15日,因生肉的冷库突然起火,存放在冷库里的2600吨原料被毁,损失达4000万元。大火过后,冷库里被烟熏火燎过的生肉,按规定应全部废弃,但春都集团的领导觉得可惜,就把熏烤得不太厉害的一些生肉,混进了生产火腿肠的合格肉里。随后遭竞争对手造谣陷害,进货商纷纷退单,春都集团元气大伤。

  中国的火腿肠产业基本形成后,市场上又出现了双汇、郑荣、金锣等新生品牌,竞争态势急剧恶化。公司经营陷入怪圈:“销售不畅—资金紧张—原料质次价高—质量滑坡—销售不畅”。1998年11月,外商撤资。2001年,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春都集团公司,将上市募集的大部分资金偿还外商。但这没能从根本上挽回春都品牌经营上的颓势,随后几年春都持续亏损,为了保壳,作为上市公司的春都在第二次资产重组时,不得不将食品产业完全从上市公司剥离。

  最有面子的嫁妆——“凤凰”自行车

  品牌事迹:

  创建于1958年5月的“凤凰”品牌,半个世纪前成为国内自行车累计产销量第一的民族品牌。上世纪70年代,大街小巷里“凤凰”牌自行车随处可见。“凤凰”被人们视为吉祥和高贵的象征,甚至成为姑娘出嫁时一份很有“面子”的嫁妆。90年代初,国内(大陆)出口的自行车有三分之一都是凤凰生产。连续8次在全国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获国家银质奖。

  衰亡经过:

  1986年前后,凤凰开始了以扩张为主要方式的经营。扩张后,凤凰被眼前形势大好的假象蒙蔽。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自行车零部件生产厂及整车厂数量猛增,自行车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行业进入饱和期。

  对此,凤凰没有增强自身竞争力,而是逐步收回品牌使用权,使自己逃离数量竞争。然而,经过多年的联营,那些小型制造商都具备了相当的生产能力,在脱离凤凰之后,纷纷成立自己的品牌,与凤凰展开激烈的竞争。同时,台资和外资自行车公司抓住混乱局面,打入大陆市场。2001年,公司决策者在探索电动自行车生产上畏首畏尾。新战场开拓不尽如人意,传统市场又面临蚕食。凤凰始终未能一飞冲天,打开新局面。

#p#分页标题#e#

  最火的日化品牌——“活力28”

  品牌事迹:

  “活力28、沙市日化”的广告语曾一度响彻大江南北,“活力28”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1982年,“活力28”率先在国内推出国际第三代洗涤用品——超浓缩无泡洗衣粉,开创了中国洗涤行业新纪元,市场占有率最高时曾达到76%,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日化品牌”。

  衰亡经过:

  活力28在鼎盛时期和其他企业一样,扩大产业规模急缺资金却无法通过上市融资,无奈之下,谋求合资。1996年,活力28集团公司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成立湖北活力美洁时洗涤用品有限公司。活力28以品牌和设备作价出资9000万元占合资公司40%的股份,合资公司享有活力28品牌50年的无偿使用权。合同约定的合资公司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诺并没有兑现,前3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宣传的广告费用也成了一纸空文。

  自1996年底,合资公司正式投产开始,德方投资者将公司“活力28”商标“冷藏”起来,彻底丢掉了“活力28”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树立起来的内涵。生产、销售并大规模投入广告宣传主推“巧手”品牌系列洗涤用品。最终,“活力28”基本淡出中国市场。7年之后,虽然中国公司回购“活力28”商标成功,但无力回天。

  最具活力的运动饮料——健力宝

  品牌事迹:

  “健力宝”诞生于1984年,含有“健康、活力”的保健意义。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一炮走红,被誉为“中国魔水”。2004年,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健力宝品牌价值以102.15亿元排行第43位,列饮料业第一名。

  衰亡经过:

  随着饮料市场竞争的加剧,健力宝销售额逐年降低,企业形象不断淡化,特别是2002年5月健力宝公司推出了“第五季”和“爆果汽”,并把几乎所有精力投入到了上述品牌,健力宝几乎被边缘化,市场份额越来越少。同时,健力宝公司法人治理出现问题,公司一直不能处于一个正常机构应有的状态,直接助推了健力宝品牌的衰亡。

#p#分页标题#e#

  最意想不到的问题奶粉——“三鹿”

  品牌事迹:

  “三鹿”品牌的拥有者石家庄三鹿集团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被《福布斯》评选为“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

  衰亡经过:

  2008年6月,兰州市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宗肾结石病症的幼儿,随即展开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迅速扩大到14名。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事件渐次显露,三鹿奶粉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且全国有6个婴儿死亡,逾30万的幼儿患病都可能与食用三鹿毒奶粉有关。

  最具竞争力的民族电子品牌——“爱多”

  品牌事迹:

  “爱多”电器公司成立于1995年,年轻的爱多在年仅26岁的胡志标带领下迅速崛起。公司以“务实、团队、专业、创新”的企业理念,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有竞争力民族品牌激光影碟机类第一名,全国城市市场占有率达第一名。

  衰亡经过:

  1998年,爱多便开始出现财务危机,到了1999年上半年,公司危机终于总爆发。随后,胡志标被迫去职。2000年4月份,胡志标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拘捕,后终审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25万元。“爱多”商标被拍卖,“爱多”品牌彻底覆灭。

#p#分页标题#e#

  最会营销的保健品——巨能钙

  品牌事迹:

  1995年11月20日,北京巨能经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不久,公司便与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合作,购进数台骨密度仪,摆上北京的商业中心和热闹的居民小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免费骨密度仪测试活动。此举一经推出便一炮打响,开创了巨能钙营销新纪元。

  衰亡经过:

  2004年,《河南商报》在显要位置刊登了“巨能钙含有双氧水”的大幅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事件发生后,巨能钙销量一落千丈,并波及到了其他补钙产品,巨能钙开始陷入亏损状态。2005年1月,巨能实业总部不得不大量裁员,各销售分公司因销量严重下滑、资金周转困难而纷纷倒闭,“巨能”覆灭。

  最健康的方便面——“五谷道场”非油炸

  品牌事迹:

  2005年10月,“五谷道场”正式上市。“我不吃油炸食品”、“拒绝油炸,留住健康”的广告语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非油炸”独特的产品定位颠覆了传统的油炸方便面市场,以锐利的营销利剑刺开了康师傅、今麦郎、统一等筑起的市场壁垒。五谷道场上市当月即获得600万元的销售额,之后一路猛增,2006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超过了3亿元。

  衰亡经过:

  由于扩张过快,再加上其排山倒海式的营销策略,截至2006年6月,中旺集团在五谷道场项目上总共投资4.7亿元,却只产生了3亿元的现金流。2007年年底,因欠下供货商近1000万元货款和银行4000多万元贷款,五谷道场房山基地被迫停产,全国货源难以保障,销售资金更是无法回流,使得五谷道场资金链彻底断裂。

  2008年10月16日,五谷道场正式提交破产重整申请。10月30日,房山法院依法裁定受理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同年11月7日,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发出债权申报公告。目前,“五谷道场”品牌已易主中粮集团。

#p#分页标题#e#

  最体贴的美颜伴侣——“美加净”

  品牌事迹:

  “美加净”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上海家化众多知名品牌的代表之一。在最辉煌的时候,年销售额达3亿元,占全国化妆品市场的1/10。

  衰亡经过: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家化在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指令下,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成立了露美庄臣有限公司。合资后由于经营不善,露美、美加净两个曾经著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降低,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大不如从前。在1994年,上海家化虽出巨资回购了“美加净”商标,但“美加净”作为一个尘封太久的品牌,再加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当时的辉煌根本无法再现。

  最营养美味的饮料——“乐百氏”

  品牌事迹:

  “乐百氏”创办于1989年,在1999年已成为一个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乐百氏”产品涉及乳酸奶饮料、瓶装饮用水、功能性饮料等。“乐百氏”商标于1999年初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健康、美味和营养的象征。

  衰亡经过:

  2000年达能集团收购乐百氏92%股权后,将其原来的饮用水业务分拆出来,试图与深圳益力、梅林正广和等达能旗下的水业务进行整合,随之而来的是对乐百氏的大裁员。

  随后,达能对乐百氏的管理经营中,在文化建设、产品研发、人才选用这些重要方面,并未能体现出一个跨国企业应有的管理与协调能力。品牌理念无法整合,新老团队难以形成合力,企业决策的执行也就事倍功半。这些因素再加上中国饮料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乐百氏连年亏损,品牌也逐步走向衰亡。

#p#分页标题#e#

  最响亮的家用电器——“燕舞”收录机

  品牌事迹:

  创建于1967年的盐城无线电厂(燕舞集团前身)直到1981年还是一个只能装配收音机的小厂。1982年,燕舞员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全省第一个研制出燕舞收录机,并且在国内一炮打响,销量连续8年居全国收录机行业首位,成为我国知名度最高的音响品牌。

  衰亡经过: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CD、VCD等新型家电音响产品出现并普及,国内收录机市场份额逐渐缩小,而此时的燕舞集团在产品开发更新方面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仍然只生产收录机这一种产品,后虽剥离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研发VCD,但由于已落后于人,加之内部“蛀虫”爬行,燕舞1993年后开始明显地走下坡路,一度旺销的燕舞产品积压,大量欠款无法回收,银行放贷也开始萎缩。1996年底,走入绝境的燕舞集团终于宣布全面停产,两年后,曾经响当当的燕舞集团黯然倒闭。

  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的事:这10个品牌不是中国人的

  第一名:中华牙膏

  怎么排这个第一,我倒着实为难了一把,排在第一位的这个企业一定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算去算来,也只能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了。毕竟你可以不上网、不买车,但你不能不吃饭、不喝水、不刷牙。

  至少核实了5家网站,才敢肯定,中华牙膏早就已经是荷兰联合利华的了。我想,大多数老百姓打死也不会相信中华牙膏居然是荷兰的――它上面不是有中华两个字么?

  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与此类似的是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该品牌曾经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中华牙膏的命运正是如此。

  从整个洗化行业上来说,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我想支持国货,但我在洗化行业连支持国货的机会都没有。

#p#分页标题#e#

  第二名:个别城市水务

  咱自己吃的水肯定是咱自己的吧!嘿嘿,那可不一定。咱好多城市喝的是外国水。

  且看法国威立雅在中国的“辉煌战绩”:1997年进入中国城市水务市场,首战天津凌庄水厂改扩建工程,取得20年特许经营合同;2002年斥资近20亿元,以净资产三倍溢价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经营期限50年,城市水务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就此起步;2007年1月以17.1亿元高价获得兰州供水45%股权;3月以9.5亿报价击败中法水务和首创水务,获得海口水务集团50%股权;9月以超出净资产额3倍的21.8亿元夺得天津市北水业49% 股权转让项目,在天津的服务范围扩张至200平方公里,包括正在崛起的滨海新区,特许经营合同期限30年。在此之前的2007年5月还获得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20年特许经营合同。

  威立雅步步为营。助其横扫中国水务改制大业的一个重要砝码就是――高溢价!

  让外资垂涎的是中国水务属于公用事业,因而价格始终处于低位,有的城市甚至10年间都没有上调过水价,因而未来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水务这块蛋糕自己还会长大。

  据了解,有国际水务巨头在收购了公司股权后,占有了当地的水资源。同时,在水价制定上,外资具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可能垄断水价

  第三名:双汇

  我承认,直到现在还时不时的吃点双汇火腿肠(习惯了),虽然它早在2006年就卖给美国高盛集团。08年,高盛又投资2―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购了10多家养殖厂。

  “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罗杰斯如是说。

  在多哈小型部长会议再次破裂、各国死保农业底线的今天,高盛以及其他国际投行在中国农业相关产业链领域不断追加投资的行为值得关注。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但看着逐渐发展起来的双汇放心肉专卖店,看着双汇不断攀高的市场占有率,我有理由表示我的担心。垄断不可怕,可怕的是外资打着中国企业的名号,不断着蚕食着市场。

  我只想陈述一个事实,双汇是美国的,就这么简单

#p#分页标题#e#

  第四名:娃哈哈

  本来想提名健力宝的,当年的东方魔水,在中国的罐装饮料市场上是威风八面,一统江山,但自从李经纬离开后,健力宝是一泻千里,现在只能给当年的小弟提鞋了。

  娃哈哈,当年法国达能收购娃哈哈时,宗庆后还一度扛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勾起了广大国民的无限爱国情怀,结果呢,宗庆后在收购争论的数年前早就拿到美国绿卡了,一个美国居民跟咱谈中国的民族情怀,真他妈扯淡。

  怎么说呢,我挺喜欢娃哈哈的,但法国达能已经控股51%以上了,咱就别自欺欺人了

  第五名:金龙鱼

  如今咱自己吃的食用油居然也是外国的了。典型就是金龙鱼,这个牌子几乎出现在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里,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是第2名福临门的8倍,但它彻头彻尾是一家外资企业,属于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跟中国啥关系都没有。

  目前,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和路易•达孚所控制。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国际巨头凭借资本和历史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即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安全门”已不在国人手中,已现实弱化了我们的市场调控能力,这不仅对食用油乃至对国家安全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直接威胁

#p#分页标题#e#

  第六名:大宝

  “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多么熟悉的广告语啊,大宝几乎是大多数工薪阶级男性的必用品牌,咱中国老百姓又怎么可能把它和美国联想起来呢?可惜事实是,早在2007年4月美国强生就已经收购了大宝。别以为中低端这块市场老美不要,对于外来资本来说,虾米也是肉。何况中低端市场真的是虾米吗?中国13亿人,有多少有钱人

  第七名:苏泊尔

  2006年8月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国内烹饪炊具第一品牌苏泊尔,当然新闻有播,但又有多少老百姓知道这则新闻呢?起码我是事后多时才知道的――还是因为我在家和朋友聚会时吹牛说自己多么支持国货,买东西首先国货时,被朋友揭露的。如果不是这个插曲,也许我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个当年起身我家乡浙江的中国名牌,已经成了法国货。

  又一个行业第一被纳入了国外资本的怀抱,而我们(我相信绝不止我一个人)依然满怀爱国情怀的支持着已经变为洋货的曾经的民族品牌

#p#分页标题#e#

  第八名:汇源

  可口可乐179亿元收购汇源,一场轰轰烈烈的收购案,那么多保卫民族企业的呼声,换来的却是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一个事实。

  在和汇源联合发表收购要约后不久,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李小筠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汇源品牌由汇源香港上市公司拥有,而汇源香港上市公司近 60%股份由达能、境外公众股东和一家美国的私人投资基金拥有,因此这次交易前和交易后品牌的持有是从一家外国公司转到另一家外国公司,没有民族品牌流失。当时有媒体查出,汇源果汁的详细注册地址为:ScotiaCentre,4thFloor,P.O.Box2804,GeorgeTown,GrandCayman,CaymanIslands, 是一家离岸公司。

  可口可乐兼并汇源发生在两个外资企业之间,可口可乐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汇源果汁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一个外国公司,这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兼并不涉及中国的投资政策,只涉及中国对这两个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的经营集中度的审核问题。

  第九名:南孚

  南孚是电池的第一品牌,相信一直到今天,很多家庭还是首选南孚电池。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

  但是贪婪是魔鬼,只要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2003年8月,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当年的手下败将,现在成了老板。

  曾经,孙雯那句铿锵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可是现在呢?多少人知道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企业了?所谓的民族力量又到底忽悠了谁?

#p#分页标题#e#

  第十名:白加黑

  在中国,谁不知道白加黑啊?多少人感冒都会首选白加黑,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白加黑这玩意现在压根就不是咱中国的东西,2006年10月,德国拜耳医药与我国东盛科技之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以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收购金额 10.72亿元(1.08亿欧元),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这其实只是医药行业的冰山一角,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中国的华药集团,早在 2004年已经卖给了荷兰的DSM(欧洲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西安杨森虽然名字里有个西安,其实早就百分之百属于比利时了,中国最常用的紧急避孕药毓婷原本是北京紫竹的,但现在是瑞士诺华100% 控股。先说这么多吧,再说下去,别说你,我担心我自己都被吓到。这些药,咱老百姓肯定百分之百认为是中国的,结果呢,都是外国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咱中国人感个冒,避个孕现在都掌握在别人外国人手里

  其他:“鲁花”食用油、“蒙牛”乳业等。

上一篇:山东7旬父亲勒死不孝儿后将尸体埋在自家农田

下一篇:行窃44年女扒手成富婆还训练孩子成助手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