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众科学>盘点 2020年的可能和不可能
日本的月球基地(假想图)
生物燃料成本更具竞争优势
通过植入大脑的芯片控制设备
商业宇宙飞船将带我们前往月球(示意图)
通用翻译器
创造出人造大脑
1.日本将建立首个机器人月球基地
今年3月经历过惨绝人寰的地震和海啸以及仍在全球蔓延的核危机之后,日本将面临历时长久且耗资巨大的重建“阵痛”。那么,这会阻挡日本人于2020年之前在月球建立一个机器人前哨基地(该基地主要由机器人建造)的野心吗?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目前还没有遇到“拦路虎”。
立博胡德表示,尽管日本现在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他相信这项计划不会因此受阻。
《大众科学》点评:技术上可能实现,但是,经济将是决定因素。
2.汽车将能够自行驾驶
能够自行在街上行驶的汽车一直是科幻小说的“常客”,也是谷歌公司、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各大汽车制造商孜孜以求的技术上的“圣杯”。但是,在我们制造出能自己思考的汽车(DARPA希望研制出这种汽车)或所谓步调一致、只需一名驾驶员在前面带路的“汽车列车”之前,我们的汽车必须能相互交谈。
立博胡德表示:“我认为这不可能实现,因为全球各地的所有汽车天生不同,所以很难进行协调。尽管有些人提出为汽车建立通讯网络,但即便我们今天做出这个决定,2020年之前都不会成熟。”
立博胡德解释道,目前全球无线基础设施还无法让所有的计算机、媒体进行联网,因此,为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铺设更复杂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在10年内还不太可能实现。
《大众科学》点评:最终一定可以实现,但2020年之前不太可能。
3.生物燃料成本更具竞争优势
这项预测来自美国海军,该部门正会同美国军方的其他机构想方设法让其装置对化石燃料“断奶”。美国军方发誓,2020年之前,要让一半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美国海军也深信其会做到这一点。
如果他们的判断正确,到2020年,尽管燃烧生物燃料也会排放出二氧化碳,但生物燃料可能取代很多我们从地底下挖出来的石油和天然气。
立博胡德表示:“我认为这合乎情理。”
《大众科学》点评:可行。
4.“飞行汽车”将从天而降
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有许多公司和个人正在试图研制出适合规模生产的低空飞行汽车,以解决公路拥堵的难题和实现门到门的便捷交通方式。轻质材料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制造出飞行汽车在技术上不再是难题。瑞士著名的疯狂汽车设计公司林斯比得汽车公司就设计出了一款陆海空三栖的汽车。
据媒体报道,经过6年时间的研制后,2009年3月,荷兰PALV BV公司宣布,他们已在着手准备对其名为“私人空陆两用车”(PAL-V)的飞行汽车进行量产。除此之外,美国莫勒公司生产的“天车系列”(Skycar)也有望实现量产;麻省理工学院的牛人们创办的泰拉福加公司推出的飞行汽车“转变”(Transition)目前已在接受预订。
不过,这些成功的设计现在离市场都还有一步之遥,其“拦路虎”仍是昂贵的成本和未解决的空中管理法规。
立博胡德表示:“到2020年,飞行汽车还不太可能成为现实。现在我们甚至还无法为汽车搭建起让其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又如何为飞行汽车建立空中的基础设施呢?而且,飞行汽车的制造成本也无法让其届时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众科学》点评:2020年,美国军方或许能研制出“空中悍马”的模型,DARPA甚至希望能在2015年前研制出来,但这项技术还无法惠及普罗大众
5.芯片植入大脑来控制设备
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人脑拥有无与伦比的潜能。尽管将人脑的潜能同电子刺激和应答结合在一起一直是科幻小说长盛不衰的题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现实,但是,2020年,人类还是无法做到像英特尔公司预测的那样,用一个想法来控制设备。尽管目前我们能将一块芯片移植入人脑,让人作出反应或刺激大脑的神经活动,但我们仍然没有很好地理解大脑的“细枝末节”,所以我们还无法制造出这种接口,实现仅通过一个想法来调换频道的美好愿景。
立博胡德表示:“神经连接既是化学的,也是电子的。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神经连接如何工作,或许有些人能将电子设备放入人的颅骨内,但我个人认为,它在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有限。”
《大众科学》点评:到2020年,我们或许能将芯片放入大脑中,但其用途非常有限。
6.显示屏将是超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现在,很多令人惊奇的显示屏技术已从实验室中走出,摆上了货架。在2020年,尽管仍会有一些“古董级”的监视屏在世界各个角落“游荡”,但我们很容易看到,届时,整个显示屏工业都开始生产纤薄如纸的OLED显示屏,其中的很多产品还拥有触控功能。
立博胡德表示:“我认为这是合理的,到那时,显示屏表面将变成拥有计算能力的墙、镜子和窗户。”www.swkk.com 灵异与推理
《大众科学》点评:可能性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