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宫颈里长7个月成功降生 成为生命奇迹(图)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653次时间:2011-08-05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刘迅 通讯员 黄冬香 涂晓晨 赵茵)本该在子宫内“着陆”的受精卵,却把“家”安到了附近的宫颈。令医生惊讶的是,在没有羊水、空间狭小的宫颈内,胎儿顽强生长了7个半月。日前,经历1个多小时高难度手术,婴儿成功救活。
“这孩子真是个奇迹。”武汉协和医院产科教授邹丽说,从医30年来,没有遇过这么大孕周的宫颈妊娠。而这也是国内首例成功的宫颈妊娠产子手术。
胎儿离奇“落户”宫颈
今年28岁的武汉女子王芳(化名),怀孕已有7个半月,此前被诊断为“胎盘前置”一直在保胎。
7月9日晚,胀痛了两天的下腹,又开始疼痛加剧,夫妻俩担心孩子早产,当晚紧急赶到协和医院。
急诊医生首先想到可能是先兆早产。但此时孩子只有30周,离足月还有2个月,孩子各个重要脏器还没有发育好,风险太大。当晚,医生进行保胎治疗。
产科主任邹丽查房时发现,王芳并不像是单纯的先兆早产,便安排核磁共振、B超等检查。片子一出来,影像科医生大吃一惊,胎儿的上方还有个宫腔口,难道是双子宫?
邹丽否定了这一判断。“‘包裹’胎儿的组织里,没有羊水,四周没有子宫肌壁。”邹丽得出大胆结论,胎儿不在子宫,而是长在宫颈内。
产科专家直呼“奇迹”
“太罕见了!”邹丽说。一般宫颈内的胎儿3个月大就可能“撑破”宫颈,导致大出血,孕妇、胎儿都有死亡危险。但这个胎儿竟长到了7个半月,仅4厘米长的宫颈,被撑得有西瓜大小。
“没有羊水、空间狭窄,胎儿竟顽强活了下来。”邹丽说,孩子有强烈的求生欲,为汲取更多营养,胎盘比一般人都长得多,呈圆桶状“紧抓”宫颈,几乎要将宫颈撑破。一旦破裂,大人、小孩都保不住。
邹丽说,子宫有一层肌壁,强有力的伸展性能让子宫从鸡蛋大小,延展至容下足月的胎儿。子宫内的丰富血管,也为胎儿提供营养。宫颈没有肌壁,容下7个月大的胎儿,已是极限。
专家决定冒险手术
继续保胎,还是生产?这让专家很为难。保胎,胎盘可能“撑破”宫腔,或是子宫破裂大出血,都有生命危险。
如果生下来,30周的胎儿处于“灰色地带”,各脏器尚未发育完善,出生后存活几率不大。
王芳说这是她第四次怀孕,恳求医生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这个孩子。
医院妇科、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专家多次会诊,终于制定手术方案,调集1800毫升血液,准备剖宫手术。 >> 专家联手救回宝宝一命
7月13日中午11点,王芳进入手术室。因为孩子的位置特殊,不能采用常见的横切口,邹丽想直切下刀,但周围都是大血管,无法下刀,只得延长切口,直到脐眼上方,刀口比正常剖宫产长一倍。
打开腹腔,邹丽见王芳的子宫仍是鸡蛋大小,被胎儿顶得高,但子宫下段与宫颈牵拉。邹丽选在血管较少部位下刀,麻利地将一名女婴取出。而这一头,医生不间断在输血。
一个多小时的手术,王芳出血3500ml,紧急输血液制品1800ml,最终转危为安。令医生欣慰的是,孩子出生时身长46cm、体重1.4公斤,浑身皮肤红润,没有缺氧迹象。
遗憾的是,王芳的子宫没有保住,手术时一并切除,再也没有怀孕可能。
宝宝幸运闯三关 已能吃能睡
这个孩子,夫妻俩看得格外珍贵。协和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王琳说,在医护人员悉心照料下,宝宝幸运地闯过了三大关卡。
王琳教授说,1.4公斤的新生儿,在临床上是极少见的,加上早产,身体脏器发育不够完善,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呼吸关。
专家预计到宝宝肺上可能缺少一种使肺泡打开的物质,提前使用药物促进肺泡发育,使得宝宝呼吸渐渐顺畅、平稳,慢慢脱离呼吸机。
随后而来的营养关,宝宝也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从开始每天吃3ml牛奶,到现在每天可吃50ml牛奶,肠胃消化能力越来越好。
“最要命的还是感染关。”王琳说,宝宝长在宫颈,与阴道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羊膜囊,加上宫颈已开,受到外界大量细菌“侵袭”,宫内感染严重,血象指标高达4.9万,已经出现败血症。
在做血培养前,王琳教授凭多年经验,给宝宝注射替考拉宁。结果显示,正是这种抗生素能消灭宝宝体内的“超级细菌”,她的血象指标一天天往下降。
目前,宝宝已经长到1.5公斤,能吃能睡,生命体征比较稳定,但肺部有些感染仍需控制,后期仍需要一定时间观察。
[编辑: 张珍珍] << 前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