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逐渐消失的十大职业,时间都去哪了?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136次时间:2016-08-25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很多的职业已经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以前,钢笔坏了可以修,锅底穿了可以补;以前,拍个照片不容易,剪个头发很随便;以前,住的还是瓦片房,穿的还是缝补衣。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了。奇闻网带你看看逐渐消失的十大职业,时间都去哪了?

  一、修钢笔

逐渐消失的十大职业,时间都去哪了?

  在解放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为多。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后来随着这类金笔的逐渐稀少,修钢笔也就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而且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因此这个职业逐渐销声匿迹。

  二、补锅

逐渐消失的十大职业,时间都去哪了?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学徒三年,工资极其微薄。出师后,处境才稍微有所改善。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有时很有意思,把铝锅底换了,补锅匠还不让客人拿走,装一锅水,要看它漏不漏。补锅匠信心十足:漏了,我一文钱不收!

  三、卖凉开水

逐渐消失的十大职业,时间都去哪了?

  在南方,卖凉开水的品种除凉茶外,还有糖水、白开水、西瓜汁、甘蔗汁等等。要卖凉开水,必须得家在路边,不然谁都不会卖。她们通常在门口摆一个桌子,有的也放上几条凳子,都使用玻璃杯子,倒好各种饮水,再用方玻璃片盖住杯口,以示卫生。

  四、剃头匠

逐渐消失的十大职业,时间都去哪了?

  剃头匠,俗称“待招”,南方一些城市喊走了调,都一律叫作“带带儿”,剃头匠的收费标准起码有20年没变过。只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适应市场经济,一次也不过两三块钱,比起门面光鲜,宰刀锋利的理发店,剃头匠真是太不合时宜了。

  五、缝穷

逐渐消失的十大职业,时间都去哪了?

  缝穷是北方话语,在南方就直接呼为“补衣服的”,听起来不好听,但人已经落魄到替人补破烂,是穷人在赚穷人的银子,也没有什么好听与否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缝穷已经改叫缝补匠了,她们很大部分都到了城市的火车或汽车站里揽生意。旅客衣服划破了,背包带子脱落,裤子拉链开裂,肯定要立即处理。

  六、翻瓦匠

逐渐消失的十大职业,时间都去哪了?

  翻瓦本来只是一个泥水匠的细小工序,后来发展成为了一个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职业。过去,城市里平房很多,而且一般使用小青瓦,年代久了,尘土、枯枝树叶堵塞瓦沟,雨水倒灌瓦缝,或者瓦片碎裂了,就必须请翻瓦匠来翻瓦。

  七、守墓人

逐渐消失的十大职业,时间都去哪了?

  对坟墓的敬重,体现在中国人的传统伦理思想中,可以说是空前的。不要说皇家陵园的威严和气势,单就是在民间,也是体现忠孝情绪的关键所在。守墓人的生活费用,均由家族供给,他主要的工作有两样,一是打扫墓园,清理杂草,种植花木;二是守夜,防止盗墓贼和野兽打扰先灵。

  八、收荒匠

逐渐消失的十大职业,时间都去哪了?

  早年的收荒匠,并不是付钱的,而是以废旧物品来换生活必需品。他们通过门路,搞到这些处理品赚取利差。常常是一幢宿舍,就把收荒匠的东西换光了。收荒匠赚得钵满碗满,雇拖拉机来将破烂运走。

  九、流动照相

逐渐消失的十大职业,时间都去哪了?

  流动的照相师傅,从20世纪初就奔走在乡村与城市之间。那时候,人们认为照相不但取走了人影,还把魂给“摄”走了。后来,照过相的人并无什么意外,还留下人惊喜与欢声笑语。于是便遍布城市里的照相馆,并使摄影成了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流动于山村的照相师傅,其实也是文明的传播者。

上一篇:人们都自愿脱衣服让他拍,一个有魔力的摄影师

下一篇:男子为拉风网购"7777"车牌 此为套牌属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