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张献忠宝藏万万两金银之谜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82次时间:2016-12-23

  在成都一直流传着关于张献忠的万完两黄金之谜,据说他在1646年被迫撤出成都之前,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他话费了巨大的人力将锦江筑起高堤,然后在下游的泥沙中挖可一个数丈深的大坑,将强来的宝藏全部埋在坑中,张献忠宝藏万万两金银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后因重新决堤放水,淹没宝藏。据称张献忠宝藏曾留有一张“藏宝图”。张献忠将劫掠来的金银埋藏在成都的某处,并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多年来,成都有童谣唱道:“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据说即指此事。

  张献忠究竟是否曾经藏宝,至今仍为疑案。一首民间歌谣可能暗藏了一个悬疑的宝藏秘密;一张藏宝图可能引发一场浩大的挖银工程。长期以来,多少人空怀“买尽成都府”的妄想,却苦于识不破这个秘密。资料记载:晚清时,有个叫杨白鹿的“贡生”就知道这个惊天秘密。杨在晚年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的好友马昆山(曾当过师长),并把一张无价的“藏宝图”给了他。马昆山禁不住心花怒放,当即成立“锦江淘金公司”,公开招股。

张献忠

  淘金公司招收泥木石杂各类工人,购置各种工具,又订购了金属探测器等必要设备,于1938年农历九月轰轰烈烈大干了起来。挖呀、挑呀,几天后,果真挖出一个大石牛,还挖出了大石鼓!经理宣称:“石牛、石鼓都出来了,‘万万五’还跑得脱吗?!”不久又传来惊心动魄的喜讯:坑旁安置的“金属探测仪”突突直响。没有金银,哪来的响声?旋即,狂热的浪潮席卷整个成都。锦江淘金公司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准备大批箩筐扁担,订购一部起重机,金银一出土,就集中人力搬运,直接缴存银行。然而,历史却偏偏爱和人们开玩笑。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不是金银,而只有三大箩筐小铜钱。

  流经成都市内的锦江,其干流起于成都市金牛区洞子口,止于成都所辖的彭山县江口镇。全长97.3公里。而江口镇作为锦江的下游,有没有可能与这批沉银有联系呢?多年来,总是出现令人惊奇的线索。

   1999年4月22日,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纲宣称,经过他多年的考察论证,神秘的锦江流域埋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整整一千船金银财宝,至今仍沉睡江底!据王纲描述,三百多年前,“好掠好焚”的张献忠入川时,几乎打劫了四川所有的官府和土财主,川中金银财宝悉数纳入自己手里。
 
  在2005年4月20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彭山县江口镇岷江大桥附近的老虎滩河床引水工程建设工地上,一辆挖掘机从河床三米深处掘起一铲沙土,伴随这铲沙土落地的,还有一截黑不溜秋像朽木一样的东西。这朽木从挖掘机斗子里滚落到地面后,眨眼间,一枚枚银锭乌黑中泛着亮光,其边缘虽有些残损,但银锭身上铸造时打上的“崇祯十六年八月,纹银五十两”字样清晰可见。出土银锭藏匿于小筒内。木筒长118厘米,外径18厘米,为两个半圆形木桩,将内挖空把银锭放入其中,然后合在一起,两头用铁丝箍紧。

  当地文物部门认为,这一意外发现可能为“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找到佐证。2005年8月,出土银锭经四川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明代银锭,属国家珍贵文物。其中6件有铭文为二级文物,一件无铭文为三级文物,银锭分别重1800余克,呈船形。正面刻有铭文。如“沅陵县征完解司载充兵饷银五十两崇祯十年八月银匠姜国太”,又如“京山县十五年饷银肆十两”“巴陵县榆口饷银五十两”,从出土的银锭中,从其铭文可以看出来自湖南、湖北地区,为崇祯时期的税银,与张献忠转战路线及所占地点十分吻合。三百多年来.张献忠在彭山县江口镇沉银之说一直是世人难解的一道谜团。

  此次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张献忠三百多年前在此沉银之说完全符合历史真实。这条消息有力地证实了记载的准确无误。可是,歌谣里提到的大笔财富却还是没有完全浮出水面。这笔财富究竟有多少,难道另外的地方还会有吗?

上一篇:发现火星庞大圆柱形建筑 是火星人的基地吗?

下一篇:科学家通过研究倭黑猩猩了解人类老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