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屠杀华人事件 中国为何以德报怨?
历史上,印度曾发生过两次屠杀华人事件,而现在中国崛起,中国人的利益与福祉永远是第一位,但是有的账却注定不能算的太清楚。印尼屠杀华人事件,大多网友都有一种激愤情绪,其中不乏一些要求血债血偿的呼声,而中国为何最终选择了以德报怨?
对中国来说,印尼是有着很高的价值。印尼地处东亚与大洋洲交界,同时辐射马六甲海峡,战略区位十分重要。对中国来说,如果想建立自己主导的东亚新秩序,那么印尼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它铁心反华,那就相当于在东亚板块的最南端,撕开了一条长长的口子,整个东亚地缘政治板块的结构完整性将受到严重破坏。而且,印尼所在的东印度群岛,是东亚与大洋洲两大板块的天然地缘分割线,而苏门答腊岛和纳土纳群岛,也对马六甲这条中国生命线形成直接钳制。
所以,中国如果想从海上冲出亚洲,将地缘影响力拓展至印度洋和南半球,必须要将印尼紧抓在手。但是,虽然印尼十分重要,但中国要想驯服它,却并不容易。首先,印尼位于东南亚海上远端,是整个东亚板块中,除了微不足道的东帝汶外,跟中国地缘关系最为疏离的国家——相距万里,远隔重洋的地缘格局,决定了在东亚范围内,中国对印尼的地缘影响力是最为微弱的。
其次,印尼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相反它具有不错的基本实力——其陆域面积,约190.4万平方公里、海洋领土则高达316.6万平方千米——还不包括专属经济区;至于人口,更多达2.5个亿,位居全球第四。虽然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印尼仍然比较落后,但这种弱后也只是相对差些而已,远没有像黑非洲那样一塌糊涂。总的来说,印尼还是具备一个中上等国家的素质的。
同时,印尼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又是东南亚第一大国,这样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又使印尼在国力之外,获得了额外的力量加持。最后,印尼的民族主义情结一向浓厚,而且伊斯兰教也有排外的传统,这更让印尼这个国家,在面对外来势力时,有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支撑。
地缘关系的相对疏离,和印尼本身尚可的实力,以及特殊的宗教和民族情结,决定如果中国真的要恃力强逼,不仅将极大地消耗国力,还有可能激发其民众的同仇敌忾;而在外部,印尼不仅可以借助自己的地缘区位价值,引入美系势力为援,而且还能够以宗教为纽带,引发伊斯兰世界对中国的一致杯葛。这诸般不利,都会使中国的国际形势空前恶化,进而深陷泥潭。
所以,单纯的强力进逼,其实是不可取的。最合适的方式,莫过于双管齐下,在向印尼展示中国强大实力和影响力,让它意识到跟中国作对没好果子吃的同时,又对他多加笼络,使其认识到跟中国合作的巨大好处,增加其对中国的主动向心力。只有刚柔并济,这才有可能让它成为中国主导的东亚新秩序中相对稳定的组成部分。
既然是刚柔并济,那就不能强逼印尼主动就屠华事件认罪,更不能通过插手印尼内政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都会引发印尼的强烈反弹。中国对待这件历史旧事时,最合适的方法,应该是春风化雨,水到渠成,以强大实力为后盾,但却引而不发;具体操作上,必须讲究技巧,注意方式,当中国影响力发展到位,在政治和经济上实现对印尼的高度影响后,皆时即便中国正面不提,印尼出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也会主动对这段冤案做出个合理的解释,作为增进对华友谊的回应。
如此,既不伤印尼颜面,中国也能在不直接干涉其内政,引发其反感的情况下达到目的,这才是印尼屠华事件盖棺定论的最合适方式。当然,这种做法,确实不够解恨,而且印尼即便”认罪“,也会多有保留,肯定不会达到大家心中”满意“的那种程度,中国也不可能在此事上太过纠缠。
但是,这确实是无可奈何的。所有的历史,终究都是要为现实服务的。无论历史上的印华遭受了多大的迫害,但就当下而言,中国国家的战略崛起,中国人的现实利益和福祉,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而要达成这一系列目标,有些过结,注定无法算的太清楚明白。
这就是所谓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温故是为了知新,如果一味纠结于史,让现实为历史而服务,那就成了本末倒置,也违背了我们读史的初衷。既不忘历史,又要面向未来,云石君觉得,这才是对待历史问题的理性态度。
上一篇:印尼爪哇谷洞 一个诡秘危险的山洞
下一篇:印尼真实黑魔法 赶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