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失踪:罕见集体失踪4种可能 目前可能在卧龙景区
1-10-12 06:07:29.0罕见集体失踪4种可能 目前可能在卧龙景区四姑娘山,驴友,迷路,队员,龙眼2968天府要闻天府要闻/enpproperty-->
14个人的登山团队,其中有5位当地人,集体迷路的情况很罕见,可能性很小。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14个人与外界失去联系长达13天呢?
昨日,天府早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登山协会救援队总队长高敏。高敏认为,集体失踪的原因存在4种可能。
集体失踪的4种可能
1、迷路
遇大雾等不良天气而迷路(可能性很小)
2、受伤
有队员受伤,延缓了团队的行程
3、改道
临时改变路线,进入了震后地形改变很大的正和沟
4、中毒
集体误食了有毒的野菌或野菜
——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秘书长、省山地救援总队总队长高敏
失踪区域:龙眼地区
“美丽、残酷的龙眼地区,曾吞逝多条鲜活的生命。人迹罕至,手机没信号。山高,GPS不能定位。经常黑雾,能见度不足两米。高两米左右的竹林几乎密不透风。正向穿越,有指南针基本不会迷路,逆向穿越,有人已经因此而付出代价!”
集体失踪很罕见
高敏首先排除了雪崩的可能性。今年10月2日至3日,四姑娘山景区内的确下了一场雪,但是覆盖在山上的雪是很薄的一层。“即使发生雪崩,10多个人互相之间相距应该有段距离,也不能都出事。”
据高敏分析,目前14个人集体“失踪”的原因存在4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迷路。他们可能遇到糟糕的天气状况。比如遇到大雾时,能见度不高,因此迷路。但14人中有5位当地人,集体迷路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种可能:受伤。他们可能有队员受伤,延缓了大家的行程。
第三种可能:改道。他们可能临时改变了路线。原本他们达到预期目的地龙眼瀑布后,需要再向上攀爬1500多米达到龙眼垭口,再下山从卧龙关口出来。
可能发生的状况是,他们到达瀑布后,因体力消耗较大,女同志不愿再向上攀爬,而是选择了下山的道路,到达正和沟。“5·12地震后,正和沟的地形改变很大,形成了很多堰塞湖,需要重新寻路。”高敏说,地震后还从未有人进过此沟。
第四种可能:中毒。他们可能集体误食了有毒的野菌或野菜。
高敏说,据他了解,当事驴友只准备了自己所需的户外用品,而食物则由当地高山向导准备;高山向导一般从家里提一块腊肉就出发,然后在景区内摘采野菜、菌类,供大家食用,“这就存在集体中毒的可能性”。
失踪者可能在卧龙
四姑娘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除当地人组成的搜救队外,省登协救援队有分队就在四姑娘山。
这两天,景区派出5支救援队前去景区范围内搜索,目前已有3支队伍返回。在海子沟露营地及失踪者可能误行进入的四姑娘山幺妹峰背后进行排查后,均未发现失踪者的线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驴友不在四姑娘景区范围内,应该在卧龙景区”。
四姑娘山官方微博还发布了一张景区照片,并称:“驴友在四姑娘山景区范围失踪的可能极小!图为四姑娘山与卧龙交界处拍摄的四姑娘山海子沟地貌,14人的队伍,目标不小!”
景区说法
“违规户外愚昧户外”每年搜救开支超过30万
昨晚22时许,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官方微博称:“四姑娘山每年因违规户外、愚昧户外,造成的搜救开支在30万元以上。”
同时,四姑娘山官方微博还发布了一张照片,内容为失踪驴友领队许宁签字的《户外活动备案表(承诺书)》。
该承诺书签订于2011年9月30日,签订人为许宁。据图,户外活动项目为“海子沟露营”;队员人数为6人,包括5男1女;队员身体状况“良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已买”,装备情况“齐全”;“办理行政许可情况”一栏为空白;活动路线为“日隆——海子沟(大黄棚子)——日隆”;高山向导(协作)为唐阳华。
在后附的“免责声明”上,许宁签字并按指纹,表示同意四姑娘山管理局(户外活动管理中心)的免责条款。
承诺书还附有许宁的身份证复印件和联系方式。证件显示,许宁为杭州市人,1976年生。 天府早报记者吕澜希毛逸
网友声音 有人骂他们可耻有人赞他们勇敢
质疑派
@邵连祥:这种对生命不负责任且严重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行为应被谴责!政府的救援行动助长了驴友的冒险冲动
网友 “游戏人生”:户外活动本来就有危险,如此浪费公共资源真是可耻。
网友 “Joy帮”:四姑娘山貌似经常出现“勇士”,他们的大胆让人佩服,但这就是盲目找死的做法!
祝福派
网友 “蔡英元”:汶川地震后山体变化莫测,即使当地人也不熟悉山里的情况。希望没有发生雪崩或滑坡,14人都能躲过一劫。
网友“新新桂军”:希望早日找到这些无畏的勇敢者。
网友“菜菜飞儿”:不管对错,生命都应受到尊重。 (肖小波)
编后语
不良户外活动耗费公共资源
昨晚,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官方微博称:“四姑娘山每年因违规户外、愚昧户外,造成的搜救开支在30万元以上。”
此次多名驴友违规登山而失踪,听说还要动用直升机搜救。按照惯例,救援行动是不向被救援者收费的,而是由公共财政即纳税人买单。类似的不良户外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多,引人深思。
政府尽力救援生命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些救援不仅成本高昂,耗费大量公共资源,而且很多是可以避免的。
这批失踪驴友,不顾景区公告,在签下《户外活动备案表(承诺书)》后,仍隐瞒人数、变更路线,属于违规登山。这种“探险”,明显是种拿生命当儿戏的冒险,也是种对自己和社会均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可能造成社会负担。
背上行囊,享受乐趣,这是驴友自己的事。但不顾自身社会责任,不对自身安危负责,无端涉险,让社会为自身的鲁莽买单,就关系到社会全体的利益。我们希望失踪驴友能平安,也希望这样的事件不要再度发生。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该借此汲取教训,强化安全宣传,改进管理手段,着眼于提前预防和长效救援机制,从而更合理地分配、使用公共资源。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