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牛工资单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又一催化剂
[世华财讯]目前,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多年,但是收效甚微,诸如深圳最牛工资单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巨大的个人灰色利益面前,无数的“最牛”工资单将国有资产步步腐蚀,这一现象不仅只存在于深圳,相信很多地方也都存在。人们面对这一最牛工资单,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惊愕,更多的是忧虑。深圳的这张最牛工资单或许成了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又一催化剂。
据2012年1月11日《南方日报》报道,2010年12月23日、24日,该报连续刊发报道,关注深圳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最牛工资单”事件。近日,有媒体援引国家审计署报告证实,租赁中心员工平均年薪高达30万元的确为真实。2011年1月10日恰逢深圳“两会”,“最牛工资单”也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政协委员张红桥表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尽管有登记,但缺乏严格监管,造成利益分配的巨大漏洞。人大代表杨剑昌则表示,由于租赁中心涉嫌侵占国有资产收益,应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深圳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其资产完全是国有资产,作为一个处级事业单位,国家划拨钱款也不及零头。单位员工的天价工资完全来源于国有资产,这些人,将国家物业化为自由,打死挥霍国家钱财,审计报告指出,深圳租赁中心的收入来源构成,主要包括按照不超过2%的固定比例从政府物业租金收入中计提的业务费、维修费,以及“自有物业”收入,预算总收入与披露相合。审计部门的调查报告特别指出:“因地方财政及国土房产主管部门未对深圳租赁中心‘自有物业’进行资产清查和产权认定,导致应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所谓‘自有物业’收入变成了该租赁中心为员工发放高工资、高福利的来源。”
不禁要问,一个统管着深圳全市政策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租赁管理事务的处级事业单位,能如此肥得流油,自然有自己来钱的道道儿。不过,这钱如果是凭本事挣来的,拿得再多自个儿偷着乐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借公共资源肥自己的口袋,也怪不得惊动国家审计署一查到底了。吃着国家皇粮,一边还要变相盗窃国家皇粮,这种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那么,民众不禁还要问,深圳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市属事业单位,必有其上级管理部门,在下属单位大肆挥霍国有资产的时候,上级部门怎么会一点没有觉察呢?不清楚这些上级指数部门的监管到底是用在何处了。面对巨额国有资产流失,下级单位员工发放超额工资,上级的做法多少也算是一种纵容。正是有了上级部门这种不管不问的态度,下属部门才敢肆意妄为,产生史上最牛工资单。
有评论称,由于该租赁中心管理着深圳政策性住房及保障房的租赁、维修、管理,业务数额非常巨大,按照2%提成是否过高,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除此之外,类似这样的事业单位,为了避免公共资金被私吞,应该实行收支两条线,将全部收入上缴,再由财政统一划拨支出经费,实现公开透明。
其实,公众对最牛工资单的关注,除了其大额私吞国有资产外,还有巨额工资差额。目前,国内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平均年薪30万,这是一组沉重的数字,它是2010年深圳市在岗职工年收入的6倍,是2010年深圳最低工资年收入的22.7倍。对于东西部地区人们来说,努力一辈子恐怕也达不到。虽然国家已经采取多项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但从目前情况看,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这一巨大的数字面前,民众的不满情绪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目前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制度缺失等情况,国家在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众多问题。在深圳最牛工资单事件中,简单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存在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职能部门监管的缺失。
自九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法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就没有停止,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一个过程,深圳最牛工资单不是个例,在事情发生后,相关部门如果能够足够重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们借此机会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种问题的应对措施,将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推向前进,那么这一事件就成了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又一催化剂。
(卫强 撰稿)
上一篇:麦田怪圈:微波“造就”麦田怪圈?
下一篇:借尸还魂:借尸还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