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大地震的具体内幕
郯城大地震是一场全所未有的特大地震,发生在山东南部,超过5万人死亡,震级为8.5级,造成了严重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有感区面积近100万平方千米;有震害记载的地区达19万平方千米,是有史以来我国东部破坏最为强烈的地震,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造成严重破坏的特大地震之一。
据记载,当时地震影响所及达410多个县,鲁、苏、浙、皖、赣、鄂、豫、冀、晋、辽、陕、闽诸省及朝鲜同时感觉地震。山东郯城、沂州(今临沂)、莒州(今莒县)破坏最重。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感半径800多公里。极震区内城廓、官民庐舍、庙宇等一时尽毁,郯城倒塌如平地,莒州百里无存屋,并伴有大规模的山崩地裂、地陷、涌水喷沙等现象,上喷高达二、三丈,地裂或缝宽不可越,或缝深不敢视,李家庄一镇数千家并陷;沂州人无完宇,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莒州百里无存屋,马蓍山崩四散,五庐崮山劈裂一半,阎家崮、旋风朵、马齐山大山个裂一半,城内四乡遍地裂缝。震时如舟覆,如桔槔上下,崩为堑,漩为渊,沙涌井湮,地侧树偃,百谷陨箨。共压毙5万余人,死尸遍野,不能殓葬者甚多多,凡值村落之处,腥臭之气达于四处。暴雨烈日,瘟痢随作,人民流散。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震后又发生6.5-7.1级余震6次。
现今存有史志、诗文和碑刻等数百种资料,记载了这次大地震。史志中有这样的描述,“有声如奔雷,又如兵车铁马之音”,“降雨、倾刻震”,刹时间“城楼垛口、监仓衙库、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如平地、城内四乡边地裂缝,或宽不可越、或深不可视”,“裂处皆翻土扬砂,涌流黄水、泉涌上喷高二、三丈,周围百里无一存屋”。 沂水县志记载该县“倒房数千间”,章丘县志称当时“龙山山崩”。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地震》一文,也详细记录了地震发生情形,“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今临淄),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震后死尸遍地,无人收殓者甚多;四邻村落,腥臭之气弥漫;又逢暴雨炎日,瘟痢大作,灾民四处流散。
这次地震造成了惨重的地震灾害。除了建筑物倒塌,因建筑物倒塌砸死、砸伤和因地表陷裂、出水、山崩等而死伤人畜,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畜伤亡也是极其惨重的,尤其是震后人们无家可归,又遭受洪水和疫病摧残,死伤也极其严重。正如灾民歌里所唱的“更苦霪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先时自谓灾方过,谁知灾后病还来,恨不当时同日死,如今病死有谁哀”
建筑物的破坏,这是史料中记载最详实的内容,几乎所有县志都有记载,据初步统计,受到破坏的共有 144 县。极震区 (地震烈度大于Ⅺ度) 面积5000多平方千米。建筑物无论是房屋,还是城墙一并倒塌。如以下记载描述,郯城:“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垛全坍,周围坼裂,城楼倾尽,城门压塞,监仓衙库无存,烟灶俱绝。沂州 (今临沂):“城郭、官室、庙宇公廨一时尽毁,人无完宇”。“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 莒州 (今莒县) :“官民房屋、寺庙监库、城垣俱倒,六房文案沉压泥水无存,周围百里并无存屋。” 除民用建筑物外, 是据史料记载给出的建筑物震坏的不完全统计,另据记载:“官廨门第和庙宇等公共设施一时尽毁,人无完宇”,造成毁灭性破坏。
下一篇:世界珍稀野生鸟类:棕头鸦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