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武汉助力“天眼”开启探索宇宙边缘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208次时间:2016-11-24

昨日上午11时45分,由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500米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这只“观天巨眼”历经二十余年设计、施工,预计今年9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当日上午10时35分,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FAST工程大窝凼台址现场,FAST工程总经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一声令下,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随着隆隆的鞭炮声缓缓起吊。

  武船重工集团FAST项目部经理黄万平介绍说,最后的吊装技术十分尖端,与其他各块间距为56毫米,每一个螺栓间距1毫米。3名施工人员分别站在一角,通过塔吊、转运机车、缆索吊等吊装设备两次空中转接并用缆索吊下滑,11时45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操作,最后一块重约427公斤的反射面单元被安装到望远镜底部索网的指定位置。

  FAST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它的口径有500米,有近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主反射面的面积达25万平方米,由近46万块三角形单元拼接而成。它的圈梁被50根6米到50米高低不等的钢柱支在半空,周长约1.6公里,绕走一圈约要40分钟。

  武船重工集团副总经理王渭龄介绍说,武船集团2013年10月从国内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FAST反射面安装项目。根据工程要求,须将4445块的反射面单元安装在离地高度5—50米不等的索网节点盘上,每块反射面单元边长为10.4—12.4米,重427.0—482.5公斤,厚度约1.3毫米。2014年12月完成吊装设备的设计,2015年8月2日成功完成第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安装,FAST安装工程进入了核心的安装阶段,平均每天安装25块的反射面单元,最高的一天安装了37块。武船凭借世界一流吊装技术,提前1个多月完工,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事故。

  射电望远镜,可不是肉眼观测的普通望远镜,它是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级的太空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与号称“地面最大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的灵敏度提高约10倍,这意味着,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FAST也有可能“捕捉”到。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利器”,在未来10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如果说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创造了中国科技高度;蛟龙潜海、海上钻探,成就了中国科技深度;神威超算、高铁奔腾,缔造了中国科技速度。那么,可以说“观天巨眼”一定能拓宽“中国科技维度”。

  FAST如何诞生的

  1993年国际无线电联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倡议,渴望探索宇宙,解答天文学中的众多难题。

  FAST工程的预研历时13年,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全国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的百余位科技骨干参加此项工作。2007年7月FAST项目正式立项。2011年3月25日,FAST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5年8月2日,FAST项目拼装第一块反射面板 新华社发

上一篇:中国历史博物馆谁发明了地动仪

下一篇:咸水鳄误食塑料瓶 差点导致无法呼吸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