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章鱼预测最新新物种-沼泽章鱼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245次时间:2016-11-29

 沼泽章鱼,看到这词语时我 脑海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活在沼泽地里的章鱼,接着便浮现了各种奇思妙想。沼泽这一词语从小便早有耳闻,听说人掉进沼泽地里就会被其慢慢吞噬,难以从中逃脱, 慢慢沉入最终缺氧而死。那么为什么这种章鱼还可以在沼泽地里生存呢?难道不会慢慢被其吞噬最终死亡?小编满怀好奇的上网搜索答案,然而答案与小编所想简直 天差地别。原来沼泽章鱼只是科学家预测的一种新物种!

  沼泽章鱼的资料

  

  1、沼泽章鱼的介绍 亿万年后的地球多么奇妙,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但是Discovery已为我们奏起了一首激情四射的未来狂想曲。未来狂想曲这一节目中介绍了一亿 年后出现的新物种——沼泽章鱼,它是科学家预测会在一亿年后出现的地球新物种,主要栖息在孟加拉沼泽地区,重40英镑,可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生存4天。

  2、沼泽章鱼的分类学

  中文学名:沼泽章鱼

  别称:沼泽八爪鱼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纲:头足纲

  科:子虚科

  种:无有种

  分布区域:孟加拉沼泽地区

  无水生活:4天

  沼泽章鱼的生存环境

  

  1、沼泽地

  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其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 状况。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沼泽,即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沼泽。按地貌条件可分为山地沼泽、高原沼泽和平原沼泽。根据有无泥炭可分为泥炭 沼泽和潜育沼泽。世界沼泽面积约268.3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沼泽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沼泽最多,青藏高原次之,余为零散分 布。

  2、沼泽地的形成

  土壤表层长期过湿是沼泽形成的直接原因:

  1)草甸、低洼地由于坡降平缓和土地黏重,地表水排泄不畅或下渗困难;

  2)森林采伐地区或火烧迹地由于失去树木的巨大吸水作用,土层的水平衡遭到破坏;

  3)地下水溢出带由于泉水经常出露;

  4)灌区由于过量灌溉等。在冻土地带适合低等植物生长的地方,因季节性融冻作用,也会促成沼泽化过程。有的沼泽在发育过程中,因死亡植物残体的累积 速度大于分解速度,便出现泥潭累积层,称泥炭沼泽,寒温带的大多数沼泽即属此类;有的沼泽植物残体的累积速度小于或等于分解速度,只出现一定厚度的草根 层,称潜育沼泽,中国东北三江平原的大多数沼泽即属此类。

  章鱼世界的一员

  1、普通章鱼的介绍

  章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为章鱼科章鱼属动物的总称。因其头上长有八腕,且腕间有膜相连,长短不一,腕上具有2行无柄的吸盘,所以称作“八腕类”。是海洋软体动物,不属于鱼类。

  2、普通章鱼的外形特征

  章鱼体呈短卵圆形,囊状,无鳍;头与躯体分界不明显,章鱼的头胴部约7~9.5厘米,头上有大的复眼及8条可收缩的腕。平时用腕爬行,有时借腕间膜 伸缩来游泳,能有力地握持他物,用头下部的漏斗喷水作快速退游。腕的基部与称为裙的蹼状组织相连,其中心部有口。口有一对尖锐的角质腭及锉状的齿舌,用以 钻破贝壳,刮食其肉。最熟知的章鱼是普通章鱼,广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热带及温带海域,栖于多岩石海底的洞穴或缝隙中,喜隐匿不出。该种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中 智力最高者,具有高度发达的含色素的细胞,能极迅速地改变体色。

  3、最小的章鱼

  乔木状章鱼长约5公分,而最大的可长达5.4公尺。乔木状章鱼很有力气,腕手上直径为2.5毫米左右的一个吸盘可吸住48克重的物体,身长1.5-2米的章鱼,吸盘直径约为6毫米,吸重力为100多克。它们往往能拖采超过自身重5倍、10倍、甚至20倍的大石块。

  4、灵活的章鱼

  章鱼不仅可连续六次往外喷射墨汁,而且还能够像最灵活的变色龙一样,改变自身的颜色和构造,变得如同一块覆盖着藻类的石头,然后突然扑向猎物,而猎 物根本没有时间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章鱼能利用灵活的腕足在礁岩、石缝及海床间爬行,有时把自己伪装成一束珊瑚,有时又把自己装扮成一堆闪光的砾石。马 克?诺曼,在1998年于印尼苏拉威西岛附近的河口水域发现一种章鱼能迅速拟态成海蛇、狮子鱼及水母等有毒生物,避免攻击。

上一篇:东方蜂鹰采用“团体战”方式猎食虎头蜂

下一篇:台大学生被虎头蜂蛰伤 或因防晒乳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