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美人鱼儒艮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197次时间:2016-12-01

在安徒生童话里,美人鱼是个美丽善良的海的女儿。丹麦那个举世闻名的小美人鱼铜像,更成了世界各地的人心仪的地方。

  美人鱼真的存在吗?数百年来,有关美人鱼的各种传说总能受到极大的关注,而真正被称为“美人鱼”的海洋生物倒是大受冷落。是时候让它们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了。

  美人鱼有过很多传说

  在航海史上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一天,一艘威尼斯商船从印度返航。夜晚,皓月似银,海平如镜,水手们忽然看见水面远处出现一个人身鱼尾的美人,恬静地抱着吸奶的婴儿。但等到他们驶近,却什么都不见了。

  按传统说法,美人鱼以腰部为界,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披着鳞片的漂亮的鱼尾,整个躯体,既富有诱惑力,又便于迅速逃遁。

  关于美人鱼的古老传说,跨越了文化、地域和时间,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历史上,有不少自然历史学家和探险家都深信美人鱼的存在。博物学家普利尼是最早对美人鱼作出详细记录的人,他在公元1世纪所著的《自然史》中写道:“人们称作"海中仙女"的美人鱼,决非寓言故事,她们同画家笔下的美人鱼完全相符,连那极像妇人的上半身也不例外。只是皮肤格外粗糙,全身上下长满了鳞片。 ”

  1492年,哥伦布航海归来,也提到了美人鱼。他描述了他的一个海员的故事:他看到3个美人鱼高高地挺立在海面上。不过,她们不像画中那么漂亮,她们的脸有某些同人相似的方面。

  18世纪初,人们对美人鱼的传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博物学家开始重新估价自己的见解。埃利克·蓬托皮丹在《挪威自然史》中认为,大多数关于美人鱼的传说纯属无稽之谈。

  美人鱼只是儒艮俗称

  海洋中,并没有一半是人一半是鱼的 “美人鱼”。诚如美国“史密森学会”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馆的科学家乔治所说:“没有一个真实的美人鱼标本,一切结论都只能是猜想。 ”人们所说的“美人鱼”其实是一种海兽,它的名字叫儒艮,分类学上隶属于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

  儒艮与陆地上的亚洲象有着共同的祖先,后来进入海洋,依旧保持着食草的习性,已有2500万年的海洋生存史,是世界上珍贵稀有的海洋哺乳动物。

  儒艮的分布范围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见于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岸。有时,它们会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它们尤其喜欢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一般每隔一到两分钟浮上水面一次,但有时会潜水达8分钟以上。上浮时仅将吻部尖端露出水面,下潜时会像海豚一般整个身体垂直旋转一圈。它们生性害羞,只要稍稍惊吓,就会立即逃避。

  儒艮为什么会有一个 “美人鱼”的俗称呢?

  说它是美人鱼,是因为它有和人类相近的地方儒艮的体型确有像女人的地方,它退化了的前肢胸鳍旁边长着一对较为丰满的乳房,位置与人类非常相似。雌儒艮生了小儒艮以后,会有18个月左右的哺乳期。在喂养小儒艮时,它不像其它鱼类那样在水底进行,而是在海草丛中露出半截身子,用双鳍抱着小儒艮哺乳,就像一个母亲抱着孩子一样。人们远远地看见,经常误以为是哪个女子在抱着孩子喂奶呢。

  由于传说的渲染,儒艮便有了“美人鱼”的称呼。其实,它们与美人没什么关系。

  美人鱼其实一点不美

  儒艮形象不美,甚至还很丑陋。它的体形像一个巨大的纺锤,有3米多长,400多千克重,身大头小尾巴像月牙。最难看的是它那像耗子一样的眼睛,鼻孔顶在头上,耳朵无耳沿,皮色灰白,身上长着稀稀拉拉的硬刺……

  儒艮不挑食,但凡水生植物基本上都能吃,主要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纤维的灯心草、禾草类为食。它们食量较大,每天要消耗45千克以上的水生植物,所以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食上。它们行动迟缓,虽然常年生活在海中,但水下功夫非常一般,游泳速度只不过每小时两海里左右,即便是在被敌人逼赶时,逃跑的速度也超不过时速5海里。

  能吃又不愿动,所以它们个个养得体胖膘肥,常常成为逐利者的捕杀对象。儒艮全身都具有商业价值,除了肉可食用外,一头成年儒艮可提炼24至56公升的油,皮肤可制成皮革,而它们致密的骨头被当做象牙的替代品用于雕刻之用。不断的捕猎造成部分地区族群急剧地减少,例如在17至19世纪间,马达加斯加族群被大量捕杀。至今在它们大部分的栖息地内仍不断遭到猎杀,有时还会在市场上公开贩卖。除此之外,儒艮也常死于渔业拖网、海边保护游泳者的防鲨鱼网、捕海龟网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物种鉴定手册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儒艮数量估计有10万头,但由于海草被破坏,海水被污染及滥捕,儒艮的数量急剧下降,已处于濒危状态。

上一篇:民工工地上捡到一只雪白狐狸

下一篇:1987陕西夜狸猫事件详细经过解密 是真是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