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拍摄太鲁阁大峡谷感叹工程的艰险远超我们的想象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175次时间:2016-12-05

 跨过花莲的立雾溪转向台8线中横公路,自驾车到达太鲁阁大峡谷时恰逢阴天,低反差散射光正好适合拍摄峡谷风光。

  中横公路是东西(中部)横贯公路的简称,从花莲海岸零海拔沿立雾溪在太鲁阁大峡谷中蛇行爬升至海拔2565米的合欢山大禹岭,沿途险峻异常。中横公路著名的景点均在太鲁阁大峡谷,包括长春祠、燕子口、九曲洞、天祥等;还有体验原住民—太鲁阁人的砂卡当步道和穿雨衣体验水帘洞刺激的白杨步道。

  台湾的高山源自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洋板块的不断碰撞,立雾溪丰沛的河水天长日久竟切割出了壮丽的太鲁阁大理石峡谷。大陆人印象中似乎只有阿里山和日月潭,而台湾人心中太鲁阁大峡谷才是绝对的“南波万”!

  在步道上扶石壁俯视,凡是学过地质学的同学都明白每一道褶皱每一层岩石都沉淀了千万年的岁月沧桑,人在大自然面前敬畏感油然而生!

  车到长春桥,远远望见枯水期的立雾溪对面绝壁山腰上醒目地镶嵌着一组白栏红柱黄瓦的古典建筑群,想必那定是长春祠,是为了纪念当年修筑中横公路的225位殉职者而建。两道飞瀑犹如洁白的哈达,寄托着人们对奉献者的尊重和追思。

  我们没有沿旁边的步道爬上去,只是停车在休憩区,坐在路边遥望着瀑布挂在前川。古人的诗词凝练生动,一个“挂”字,意境圆满。

  长春祠在1970年惨遭地震山崩损毁后,1973年整修重建完成。1987年又遭落石损毁,原来的整个祠堂连基座都不幸崩塌。现在看到的是1988年在原址旁边第三次兴建的全新长春祠。但愿逝者永远安宁,长享太鲁阁的青山绿水。

  行车在峡谷,最佩服旅游大巴的司机,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居然把车开得如此镇定自若、游刃有余。遇到窄得只能单行的路段,大家没有抢行的,都是有序等待对方来车通过后才不急不慢地通过。

  仔细观察地形,发现眼前所见均为断崖式深切峡谷。抬头望天,两侧山势高耸,只剩下一道细细的缝透着亮光,这就是中横奇景之一的“虎口线天”吧?

  太鲁阁大山形成相对较晚,地质活动频繁,加上常年雨水冲刷、风化松动,经常会落石伤人。游人走在临渊凿壁的路段会比较危险,所以进入景区会被强制头戴安全帽。这安全帽汗味浓郁,想想还是保命重要,大家也就不计较了!

  太鲁阁(TAROKO)源自原住民“伟大的山脉”之意,原为赛德克部族一支,300多年前翻越合欢山定居在此,男猎女织,信奉彩虹神,喜欢纹面,骁勇善战。日据时代太鲁阁人进行了长达十八年的抵抗,是最后一只被征服的原住民部族,就连台湾总督佐久间也在最后的“太鲁阁战争”中伤重不治而亡。

  原本被大山阻隔的原住民随着中横公路的开通,不再跋山涉水,同时也让我们更方便地了解了太鲁阁族特立独行的文化传统。

  1960年5月9日全线通车的东西横贯公路工程,蒋经国负责动员了一万余名退役国军军人作为施工主力,奋战了三年九个月十八天。从公路东端到天祥的二十公里道路,异常艰辛地开拓石质相当坚硬的大理石岩壁,逢山开道遇水搭桥,这段道路的桥梁隧道非常密集,我们穿行其间,感叹工程的艰险远超我们的想象,不由得肃然起敬!

上一篇:港中大学者有望夺得诺贝尔化学奖

下一篇:“巅峰对话”邀请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