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世界土著居民需要不仅是道歉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147次时间:2016-12-24

2006年10月26日,几名玻利维亚土著男孩在聆听总统莫拉莱斯的演讲。土著人莫拉莱斯当选总统有助于改善玻国土著人的状况。(资料图片)

 

 

 

  今年6月,巴西亚马孙河上游的一个原始丛林部落被发现。航拍照片显示部落成员在看到飞机时很紧张。 

 

  6月11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右)向历史上旨在同化土著居民的寄宿学校的受害者表示正式道歉,他身边是第一民族议会领袖方丹(中)和当年寄宿学校的学生代表。 

 

  2007年1月26日,在悉尼举行的澳大利亚建国日庆祝活动上,两名土著舞者在表演。

  在全世界五大洲大约70个国家中,生活着5000多个土著人团体,超过3.7亿名土著居民。由于长期受到歧视,许多土著居民的生活非常贫困,有些土著人团体的文化已经濒临灭绝。

  西方殖民史中掺杂着土著人民的血泪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今年不约而同地以不同方式公开对曾经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本国土著人民说出了“对不起”。但土著人仍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

  何为土著?

  一般认为,土著人系指在外来的种族到来之前,那些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他们由于外来者的入侵及文化“同化”,处于很不利的境地,如美洲的印第安人等。

  本报综合报道今年的8月9日是第15个“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土著人”的明确定义目前在国际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土著人系指在外来的种族到来之前,那些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

  他们由于外来者的入侵及文化“同化”,处于很不利的境地,如美洲的印第安人、大洋洲的毛利人和靠近北极圈的因纽特人等。据联合国有关机构估计,在全世界五大洲大约70个国家中,生活着5000多个土著人团体,超过3.7亿名土著居民。由于长期受歧视,许多土著居民的生活非常贫困,有些土著文化已经濒临灭绝。

  西方殖民史:土著人民血泪史

  20多年前,联合国就已经成立工作组专门研究如何改善土著人的状况。199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权大会举行“世界土著人国际年”大会,呼吁国际社会重视世界各国土著居民的存在,尊重其历史、文化和传统,并保障他们平等生存的权利。同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5年到2004年10年间为“世界土著人国际十年”,12月21日,第48届联大将每年的8月9日定为“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以便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地帮助各国土著人解决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2006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去年,第61届联大通过投票,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呼吁国际社会保障全世界3.7亿土著人的各项权利。

  西方殖民史中掺杂着土著人民的血泪史。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的发展,向美洲和澳洲的殖民地大量移民。为了取得移民在发展农业和工业的空间和资源,殖民者采取了灭绝或驱赶原有居民的种种措施,或者对土著民族社会进行征服和改造,以适应殖民国家及其移民的需要。同时,通过文化、科技等,制造殖民国家和殖民者高贵的优越感和殖民地土著民族是劣等种族的低下的自卑感。这一时期,在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土著人”是与殖民者或移民者相对称的称呼,被加进了落后、低下、劣等种族等内涵,是对殖民地原有居民和民族种族歧视的称谓。

  美洲仍存在严重种族歧视

  在美洲,对土著民族的种族歧视仍然十分严重。拉美土著人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一些权益,同时仍在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益而继续斗争,要求所在国政府承认他们同其他公民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

  随着国际社会对土著人的权益越来越重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今年不约而同地以不同方式公开对曾经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本国土著人民说出了“对不起”。但是,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土著人仍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土著人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众多问题。

  加拿大:

  总理向土著人道歉

  在加拿大,现行宪法承认3个土著人群体:“第一民族”、米提人和因纽特人。第一民族原称印第安人,米提人则是4个土著部落居民和源自法国、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白人通婚生下的后代。这三大群体的人口总数约占加拿大总人口的2%。

  加拿大土著人有近一半生活在位于乡村、边远或北极地区的近3000个保留地上。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土著人居住区要落后得多,可谓“富国中的穷角落”。据统计,土著人预期寿命比非土著人平均少6.4年,而且土著人自杀率以及心脏病、糖尿病、甲肝和肺结核等疾病的发病率是非土著人的2倍~10倍。此外,土著人语言和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土著人中只有24%可以用本民族语言交谈,有50多种土著人语言都处在消亡的边缘。

  很多加拿大学者指出,加拿大政府长期以来忽视土著群体的权益,对于土著人现今的窘况负有重要责任。

  从19世纪80年代起,加政府开始依《印第安法》对土著人实行强制同化政策,试图摧毁其传统文化、社会和政治结构,使其完全融入“主流社会”中。同化政策包括通过“民主”选举选出酋长和社议员、禁止印第安人举行传统仪式、强制将印第安儿童送至政府资助的寄宿学校接受天主教式教育。在1870年~1970年间,大约有15万5岁~16岁的土著儿童被迫离开父母去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在寄宿学校他们不能讲本民族语言,有很多人身心受虐,甚至遭到性侵害。

  今年6月11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在联邦议会众议院向历史上旨在同化土著居民的寄宿学校受害者正式道歉。哈珀说:“有人企图‘把印第安文化消灭在娃娃阶段’。这个政策是错误的,给他们造成了巨大伤害。我们对此深表道歉。”

  美国:

  总统候选人讨好土著人

  目前美国印第安人总数大约为253万,居住在200多块印第安保留区内。印第安人总体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美国平均贫困率的两倍;印第安人的教育水平也是全美最低的,大学以上文化的为7.6%,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1492年,哥伦布发现北美新大陆后,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印第安人便不断地遭受杀戮、驱逐、隔离和歧视。西方人宣扬的所谓“北美开发史”,是与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平行发展的。

  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成立,新生的白人政权并没有把“民主自由”施予印第安人。和殖民者一样,美国政府对待印第安人的手法,同样充满了暴力和虚伪。直到1924年,美国政府才承认印第安人为美国公民。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国印第安人从上世纪中叶开始走上联合斗争的道路。经过长期不懈的抗争,印第安人取得了一些权益。除了独特的法律地位以外,美国印第安人还被免除任何税务负担,成为不纳税的特殊公民。不仅如此,联邦政府每年还向印第安保留地施放2亿美元以上的补贴,人均100多美元。

  美国参议院今年4月通过议案,就“大量暴力、虐待和忽视事例”向美洲土著人道歉。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的来临,候选人也开始“讨好”起土著居民来。5月19日,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成为蒙大拿州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名誉成员。克劳部落有大约1.21万名成员。奥巴马承诺说,如果自己当选总统,将任命一名土著人担任白宫高级官员,改善印第安人的医疗和教育条件。

  澳大利亚:

  总理连说三声“对不起”

  澳大利亚最早居民为土著人,最古老的原住民可以追溯到7万年前。目前,澳大利亚2100万居民中有45万人是土著居民,他们属于澳大利亚最贫穷的阶层,大都在偏远的内陆定居点过着简陋的生活,文盲比率较高,容易失业。与非土著居民相比,土著居民的平均寿命低17岁,婴儿死亡率也较高。

  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抵达澳东海岸,宣布英国占有这片土地。当时约有75万土著人生活在澳大利亚。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但把土著人排除在人口普查范围外,将他们归为“动物群体”。

  1910年,澳通过一项政策,以改善土著儿童生活为由,规定当局可以随意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土著儿童,把他们集中在保育所等处。大约10万名土著儿童就这样被强行从家人身边带走,他们有的被送进男童和女童收养营,有的被送到白人家中接受抚养和教育,他们就是后来所谓的“被偷走的一代”。这些土著儿童被禁止说土著人语言,经常遭到身体虐待,澳大利亚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手段强迫同化土著儿童。1937年,澳当局又通过了一项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的官方政策。

  1967年,澳大利亚人在全民公决中赞成修改宪法,把土著人纳入人口普查,并赋予他们投票权。1970年,澳废除允许当局带走土著儿童的法令。

  今年2月13日,新当选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代表政府就土著居民自白人登上澳大利亚大陆上百年来所蒙受的苦难作出了正式道歉。陆克文连用三个“对不起”向当地的土著人表示歉意。不过,道歉动议中没有提到政府赔偿问题。

  拉美:

  将“哥伦布日”改名“抵抗日”

  1494年以后,西班牙在中、南美洲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对当地的原有居民实行残酷的奴役政策。殖民者自诩为先进民族,其文化为先进文化,把当地原有民族视为劣等种族,视其文化为落后文化。在殖民主义者残酷迫害和奴役下,土著民族人口锐减,由西班牙最早到达时的5000万人,锐减到17世纪时的400万人。拉丁美洲土著民族曾被称为“没有历史的人”,这种说法的意思是,“征服造成的心理创伤,以及欧洲传教士和政府当局精心策划的行动,毁灭了土著民族的手稿,模糊了一代一代往下传的口头传说中包含的历史记忆”。

  殖民地时期的拉丁美洲人不断被提醒,他们生活在一个严格按照种族、声誉、阶级和性别划分的社会里。无论他们以被告、原告或者证人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上,总有一名公证人详细指出他们的种族渊源或至少是他所理解的种族渊源。

  在2006年的“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到来前夕,联合国难民署曾表示,武装冲突使哥伦比亚一些土著群体面临绝种威胁。

  土著人的权益问题日益受到拉美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2006年年初,埃沃•莫拉莱斯成为玻利维亚历史上第一位土著印第安人总统。

  去年10月12日,数千名拉美土著印第安人在危地马拉走上街头游行,纪念“土著人民抵抗日”,而这一天此前习惯上被称为“哥伦布日”,以纪念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登上美洲大陆。

  众多拉美民众认为,哥伦布被欧美国家奉为发现新大陆英雄,却是拉美灾难之源,因此纷纷要求为“哥伦布日”换个名字。委内瑞拉等国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就把10月12日称为“种族日”,以纪念欧洲人和美洲人相遇,产生新混血种族及相关文化。

  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2002年10月下令,把这一节日改名为“土著人民抵抗日”。查韦斯曾说,哥伦布的地理发现带给拉美土著印第安人长达150年的“种族屠杀”。

  非洲:

  “袖珍民族”濒临灭绝

  在亚非拉三个常被殖民主义统治的地方,非洲是第一个成为殖民地也是最后一个恢复独立的大洲,因此殖民主义对非洲造成的创伤也就最深。二战后,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的国家,直到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才标志着殖民体系在非洲已彻底消失。

  尽管殖民主义去了,但它留下的阴影还在,它们使非洲人民在贫困中挣扎。由于起步晚,经济来源依靠着很多国家。此外,非洲的艾滋病极为严重。每三人中就有一名营养不良。环境、人口、粮食已成为非洲所面临的三大问题。

  2006年8月,国际劳工组织提醒说,必须承认喀麦隆森林守护者俾格米人的权益。俾格米人被称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身高1.30~1.40米。人类学家研究证实,俾格米人是史前桑加文化的继承人,是居住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民族。非洲大陆的中非共和国、几内亚、喀麦隆、卢旺达、刚果(布)、刚果(金)、布隆迪、加蓬、安哥拉、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茂密的原始森林里都有俾格米人居住。但是目前,俾格米人已经濒临绝种的危险。

  劳工组织说,居住在喀麦隆东部森林里的4万俾格米人,现在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他们的居住地离城市太远,无法享受到现代社会的便利,连通往外部世界的电话都没有。另一方面,他们居住的家园,正面临着森林消失的威胁。

  根据劳工组织对喀麦隆土著人状况的一个最新调查,喀麦隆政府在制订减贫计划时,基本没有与俾格米人协商,也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权益和需求。劳工组织指出,这种减贫计划实际上将会使俾格米人变得更加贫穷。

  要道歉更要实际行动

  今年,就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不约而同地以不同方式公开对曾经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本国土著人民说出了“对不起”。但是在口头道歉的背后,各国政府似乎仍有着自己的一些“底线”。

  去年9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投票,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呼吁国际社会保障全世界大约3.7亿土著人的各项权利。当天的投票结果是:143票赞成、4票反对和11票弃权。其中投反对票的4国,恰恰是有着不少土著人口的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

  加拿大方面称,宣言中有关土地和资源的语言过于宽泛、模糊,容易造成各种解读,从而与以前通过的相关协议产生矛盾,因此加拿大投了反对票。

  对于美国来说,几百年来印第安人与美国政府的两大矛盾——土地和自治权至今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也是美国之所以对《土著人民权利宣言》投反对票的根本原因。对比起今年的道歉,投反对票不免让人有一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感觉。

  鉴于目前土著居民大多处于中下阶层乃至贫困阶层的现状,政府认错的姿态既然已经摆了出来,就不能“耍花枪”。

  加拿大政府法院2006年作出判决,命令政府向8万多名前寄宿学校的土著学生赔偿19亿美元。澳大利亚的道歉动议中并没有提到政府赔偿问题,陆克文则表示,政府将“在不安排经济赔偿的前提下”推出有助于提高土著居民生活水平的卫生、教育政策。而美国向土著人的道歉行动,只是在参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更是远远不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政府的道歉那么正式。

  如果说正式道歉是这些国家对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错误政策的正视、是对那些深受其害的土著居民的精神抚慰,那么未来土著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保留则需要政府更多的实际行动,包括经济补偿和政策支持。

上一篇:金瓶梅兰陵笑笑生本人曝光

下一篇:广西巨蟒事件:37斤重历史神话中巨蟒渡劫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