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秦可卿具体全方位人物分析的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292次时间:2016-12-26

 

秦可卿在《红楼梦》里,自第五回出现,到第十三回身死,其中时间大约也经历了二三年,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使用的笔墨也不能算太少,但我们每当读完这几回之后,总觉得秦可卿脸色是苍白的,似乎缺少一些生人气息。这究竟为什幺呢?
  秦可卿最初出现时并没有病,后来突然闹了病,曾请来一位“医理极精”的张先生给她诊病,那位张先生对她下的断语是:“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换句话说,她是一个病瓤子,这莫非就是此人苍白的原因?仔细想来,却也不然。病瓤子不一定就苍白无生气。林黛玉害着肺痹病,常常成夜的咳嗽,终日与汤药为伴,是一口大气就能吹倒的人儿,我们却对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直至她全部的秉性脾气、心理状态都了如指掌,她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永远活生生地站在我们眼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点也不显得苍白。那么,秦可卿究竟苍白在哪里呢?说得直截了当点,她就苍白在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对于创造了数以百计栩栩如生人物形象的《红搂梦》作者来说,我们这样贬低秦可卿的艺术价值,未免太胆大了吧?请允许我们多少说一点理由。


  《红楼梦》用大量笔墨写了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风、贾探春一个个都写得活灵活现自不必说,就是着墨不多的元春、迎春、惜春、李纨,妙玉也都各有性格,并不一般,其中除尚在稚龄的巧姐应另作别论外,秦可卿是十二钗中唯一一个让人捉摸不定的人物。我们好象认识她,又好象并不认识她,对她的一切都有些模模糊糊、朦朦胧胧,颇有雾里看花之感。,说来简直令人奇怪,《红搂梦》作者的生花妙笔,只要一接触到秦可卿,似乎就立即变得黯淡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秦可卿形象模糊,苍白无力,自然不能说和作者无关,但也并非都是作者的过错。用现代语言来说,这个形象没有塑造成功,主要是“横加干涉”的结果。按照作者的最初设计,秦可卿是个比较风流的人物,在两性关系上大大超越了封建礼教的规范,她既是贾蓉的妻子,又和公公贾珍不清不楚,甚至还引诱过宝玉。有一次,她和贾珍在天香搂干那见不得人的勾当,干得不够机密,让两个丫环碰见了,秦可卿感到自己的脸面实在过不去,才悬梁自尽而死。《红搂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无意中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其中有一幅画,画一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并有“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的诗句,诗和画所指就是秦可卿。曹雪芹的原稿也正是按照这个样子来塑造秦可卿的。我们不难想象,这样塑造出来的秦可卿一定是一个十分生动、独特的妇女形象,同时也是对封建贵族家庭的无情揭露。不幸的是,曹雪芹遇到了“脂砚斋”这位冬烘先生,“甲戌本”卷十三的未尾留有“脂砚斋”的一条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这就透露了全部消息:最足以表现秦可卿人品性格的东西,都被悄悄儿地抹掉了。这一“删去”不打紧,总得给秦可卿找个死因,结果不但人物支离破碎,连病因也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也因这一“命”变成苍白无力的死人了。

由此可见,艺术形象这个东西,当它一旦被作者创造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不依作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有它自己的发展逻辑,决不容许你任意改动,谁如果违背了这个艺术法则,那怕他是个大艺术家,也都不可避免地会把活人写成死人。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中所显示的教训,不但值得一切搞创作的人深长思之,更值得那些不懂创作规律却又喜欢对创作指手划脚的人深长思之。我们有些人缺乏生活知识,也没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却习惯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作者,这是很糟糕的事情,“因命芹溪删去”,何止一个“脂砚斋”哉?而在今天的危害,恐怕要比两百年前的“脂砚斋”大得多,能不慎之乎!

上一篇: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真正面目与目的

下一篇: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僵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