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秦始皇嬴政当权下的历史事件,大致起因有二:一是在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时遭到了博士齐人淳于越的反对,淳于越要求遵古制,分封弟子,丞相李斯则对其进行驳斥,并要求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二是术士侯生和卢生借为秦始皇求仙丹灵药为名,背地里诽谤疾风秦始皇,被始皇察觉后亡命而去。这两件事情分别引起了焚书和坑儒,史称焚书坑儒。
很多人都认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诸多暴政统治的重要体现,而嬴政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暴君代表。其实不然,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在思想文化上形成一统的局面,采取愚民的政策,进而使秦朝能够长期的统治下去。结合当时的局势而言,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也是必要的。嬴政刚刚兼并六国,统一中国,秦始皇所面对的是一个从春秋到战国,诸子百家争鸣500余年的文化思想盛世也是思想文化乱世,而众多思想的存在无疑是对秦王朝进行中央集权统治的一中潜在威胁。同时,由于秦王朝采用的是法家的思想,并将其极端化。因此在文化思想统治的方法上变得过于激烈与强硬,以至于出现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焚书坑儒”事件。从这里也不难看出,“焚书坑儒”的实质并非仅有统一思想、愚民这样的简单,其背后隐藏着的是法家思想和其他诸子百家思想在权力上和统治地位的争夺,是主张实行新政的秦王朝对提倡“尊古制”的儒家思想的一次压迫。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武帝采取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大批的儒生死灰复燃,儒家的地位从受压迫一跃到达权力的顶峰,而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时诞生,里面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描述与评价也就增加了一些主观性。
总的来说,焚书坑儒这一控制文化思想的举措为巩固秦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这项措施实行的过于激进,从而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背离了嬴政最初的政治意愿,使秦王朝成为了“百家争权”的受害者。
下一篇:真实鬼故事小女孩的阴阳眼胆小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