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之一2017年关于元旦的对联
元旦作为中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之一,庆祝元旦怎么能少了对联?来看看关于元旦的对联都有哪些?
新岁雪梅祖国傲梅夺冠艳; 校园春好健坤少年展鸿 (风华正茂)
庆元旦鸣爆竹五颜六色喜满地; 迎中考创佳绩十拿九稳乐漫天 (壮志凌云)
三年恩情岂能相忘; 零八中考再创辉煌 (心存师爱)
青春舞台共展风采庆元旦; 风火校园更待书声迎中考 (金榜题名)
风雨同在共庆又一新年; 团结一心齐奔零八中考 (圆满胜利)
赞数百良师艺精育才俊; 颂众千学子刻苦求真知 (共创辉煌)
挂灯笼贴对联欢庆元旦; 送祝福兴班级喜迎新年 (人间至乐)
人才济济展健坤风采; 书声朗朗显班级精神 (同舟共济)
严慈师长诲言挚真话旧岁; 青春学子壮志飞扬迎新春 (辞旧迎新)
迎元旦中华民族换新貌; 庆佳节健坤学府创辉煌 (校兴班荣)
文明健坤励精图治新崛起; 品位民校雄姿英发创奇功 (前程似锦)
佳节又元旦天天快乐; 健坤逢盛世步步高升 (欣欣向荣)
五十三人齐心协力共济风雨; 二十六班众志成城同创辉煌 (携手共进)
教师治教不二心团结协作创新; 学子求学必一意勤奋刻苦努力 (品位健坤)
元旦晚会会有笑笑口常开; 台上艺人人多才才华横溢 (皆大欢喜)
菁菁校园张灯结彩庆新春; 莘莘学子热歌劲舞秀风采 (春光满园)
高歌劲舞庆元旦歌舞升平; 你争我赶创学业勇往直前 (齐乐融融)
元旦才源九州圆; 新春人欣健坤兴 (喜庆元旦)
轻飞曼舞庆元旦; 欢声笑语迎新年 (万象更新)
关于对联的历史
对联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代表之一。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呢?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现在对联意境成了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在现代社会,对联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不管什么样的对联,都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上一篇:宿迁市乡村飞来数只戴胜鸟
下一篇:二级保护动物戴胜鸟现身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