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黄土高原的窑洞彷佛正在消失的风景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92次时间:2016-12-14

陌生人第一次见面,一般会问:你老家是哪里人?

  这里的老家,不仅仅问你是东北人还是西北人,北京人还是上海人,而是问你具体哪个乡哪个村哪条街哪个小巷的人?因为,老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方位,地方名称,它还是维系我们情感的根脉, 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

  上个周末,大秦回了一趟老家,看到村子里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外的大路也变成了柏油路,部分乡亲看到路平坦好走了,也给自家买了小汽车、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或电动车,一来为了进城或赶集图个方便,二来为了“更快一点”增加收入,做一些拉客贩运之类的小生意。看着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开着各种各样的车,在村道上意气风发的疾驰而过,心里不禁感慨:这也许就是我们儿时一直幻想着的“农村现代化”吧。

 

 

 

 

  其实,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老家一直在变。不管这种“变”是否合乎自己的心愿,但它依然在不停地变化着,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和方式……

  我的老家位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土高原上,它的全称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大秦回族乡大秦村,之所以叫大秦村,是因为村里98%的人口都姓秦,据说这个秦姓家族清朝末年来自三秦大地,所以村里人说的都是地道的陕西话。村庄距离平凉城不到50里,说近也近,说远也远。说它近,是因为它就在平凉城北边的那片赭黄色的土塬上,说它远,是因为我每年回老家次数不会超过三次,即春节、中秋节、尔德节。而且每次回家都是惊鸿一瞥,匆匆来,匆匆去,很少静下心来,留住脚步,仔细认真的打量一下老家。和很多混在城里的游子一样,我对老家的牵挂,仅仅只是对生活在那里的家人的惦念,如果老家没有了老人,老家也就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了,它不再会吸引我们回家的脚步了。

  那天回到村子,是我离开它十几年后第一次仔细地打量它,我儿时生活过的依山而建的窑庄子已经被废弃,一层层被挖走了门窗的窑洞,在夏日的余晖映衬下,站成了一排排“黑窟窿”,显得有些狰狞,有点瘆人。与其他搬上平原住上小康屋的乡亲们不一样,我家依旧住在原来的老窑洞里,不是老人不爱小康屋,而是修一座小康屋需要十几万元,政府每户补助两万五,剩下的钱老人拿不出,我也拿不出,就只好在破窑洞里凑合住着。

 

 

  窑洞,曾经被社会学家誉为“住宿文明的源头”。今天,在平凉各地,仍然随处可见这种古老的居落形式。人们靠沟坡就崖壁之势,掘洞筑室,叫“崖庄”。从塬面上掘出一个两三丈深方方正正的大坑,再沿四壁向里挖出一孔孔窑洞,好象一个地下四合院,叫“地坑庄子”。其中,最富地方特色的窑洞庄院“地坑院”,是黄土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这种窑洞院落平凉、庆阳仅有,别地绝无,是在平地上掘以三丈见方的大坑,四面皆挖窑洞,并掘一斜形通道至地上,供人出入,人称“地下四合院”。有人以诗尽道其中之妙:“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

  窑洞与热炕,构成了大部分西北人对老家儿时生活的温暖记忆。

  笔者的老家大秦村原来就是一个典型的“架板庄子”。所谓“架板庄子”,就是窑洞院落依地势重重叠叠修建,庄上有庄,院上有院,形似架板,酷如楼房,可称窑洞楼房,有人将其形容为:“如挂在云雾之中的洞天神府,似嵌入黄土地上的串串珍珠。”它折射出浓厚的陇东地域、自然、人文、历史、民俗等特色,给人以悠远古老的历史遐想和无穷无尽的美学品味。

 

 

  然而,窑洞的缺点是导致人们丢弃它的直接原因。由于黄土本身的特性,以及构造形态的限制,窑洞只能单面开门窗,缺少空气对流,通风不好,致使窑内光线昏暗、潮湿。窑内的木家具不能直接靠墙放置,时间一长,木板就要腐烂。窑内凉爽,适合存放粮食,但粮囤需要做十分复杂的防潮处理,并高高地架在木架上。每年八九月雨季,窑内潮湿,通风极差,令人窒息。窑洞越深采光越差。同时,窑洞不能营造宽敞的大空间,虽然窑洞的深度可以做到很大,但宽度受土壤拱形跨度的局限,不能做得很大。窑庄,特别是地坑庄子,由于院落凹陷,低于地面,一旦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大增或遇大雨涝灾,排水问题不易解决,而黄土遇水后很容易塌陷……这些缺点和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窑洞庄院的没落埋下了祸根。

  大秦村的大多数乡亲认为:告别窑洞就是告别贫困,能在塬上建房就是走向富裕。尤其是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挣回的钱全都积攒下来盖了房子。除了夏天热、冬天冷的缺点不如窑洞之外,其他方面,他们觉得房子比窑洞强多了。因为窑洞不但阴暗、潮湿、不通风,而且由于其多建在沟畔崖边,地坑庄子虽然建在平原上,但距离地面要两三丈深浅,人们进出庄院先要爬坡、下坡,运输物品很不方便。在平原上修建小康屋或砖瓦房之后,一出门就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尘。很多农民家里购买了农用三轮车、拖拉机,拉肥料、拉水、收割、运输比原来住窑洞时方便多了。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兴起,村子里建起了一排排的小康屋,而且路通、水通、电通、网通、数字电视通,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至少在表面看起来和城里人差别不大。

  其实,像大秦村这样整个村落从原先不可耕种的陡坡地带迁到平整的塬面上,占用大量肥沃耕地的现象在陇东地区并不少见。

  我无意责怪乡亲们占用耕地建房,只是想说,我的老家随着窑庄的没落,已经不是原来的大秦村了。现在的大秦村,只是新一代人的大秦村,它长漂亮了,洋气了,但它却不是我儿时记忆中的老家了……

  或许,某一天,老家只是我们填写个人身份资料时的一个地名。再到我们的下一代的下一代,甚至更下一代,我们曾经的“老家”,将成为他们用来探索的谜了,变得越发虚无飘渺起来。

  然而,不管我们认识或者不认识,老家就在那里,依然会时不时地闯入我们的梦境,勾起无限遐思……

  我的村庄,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田园牧歌,都已随风而逝,一去不复返……

上一篇:最美女胖子减肥后 胖妞到女神的转变

下一篇:中国五大最美丽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