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为守护濒危物种伊犁鼠兔 他用了三十三年的时间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180次时间:2016-11-23

伊犁鼠兔是中国稀有动物,目前已经濒临灭绝了,也是国家保护动物。这个动物的名字其实是由三十三年前发现它的人命名的,这个人就是李维东,李维东后来在这三十三年间竟一直在守护这种动物。

伊犁鼠兔

李维东家里,随处都有一只萌萌的“皮卡丘”,这是他2014年在新疆精河县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小动物是我国天山特有濒危物种伊犁鼠兔,33年前,李维东发现并为它命名,并一直致力于保护它。也因为这份忠实的守护,李维东获评“2014—201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发现了一个古老的物种,不能眼睁睁看着它灭绝

1983年,李维东还是新疆伊犁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当年7月,他在尼勒克调查野生动物鼠疫自然源地时,曾去一位牧民家里做客。

一次,李维东爬到牧民家后面一座山顶,突然,不远处的岩石缝里冒出一只灰色的小脑袋,跟周边的岩石颜色差不多。仔细一看,额头和颈侧还有3块棕色斑点。长年在野外负责鼠疫防治工作,李维东对当地啮齿类动物很熟悉,但从没见过这种长得又像老鼠、又像兔子的家伙,问当地牧民,也没人认识。拿到中科院动物所去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可能是一个新物种。

要想确认是新物种,必须要有更多的标本。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艰辛寻找,李维东在天山的另一处采集到了2号和3号标本。经过研究和比对,确认这是兔形目的一个新种动物。1986年,这个物种被命名为“伊犁鼠兔”。

“发现了一个古老的物种,不能眼睁睁看着它灭绝,总感觉有一种责任。”李维东说,1992年,伊犁鼠兔种群数量大概在3300只左右。从发现伊犁鼠兔起,李维东一直不希望人们去打扰它。1992年起,他提出“不宣传、不干预、不建保护区”的保护原则。长期监测显示,全疆14个观测点中有9个点的伊犁鼠兔已经消失,推算现在不足1000只。“这是物种灭绝的征兆,保护行动只能与时间赛跑。”李维东忧心忡忡。
2014年7月,李维东带领考察队在精河县木孜克冰达坂布设红外触发相机,消失了22年的伊犁鼠兔突然闯入视线。“拍下照片时我心跳得厉害。”正是这张照片,让李维东和伊犁鼠兔成为关注的焦点。但再次发现活体伊犁鼠兔的喜悦,并没有冲淡李维东心中的担忧。气候变暖、生存条件恶劣等因素导致这一物种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再不人为保护,伊犁鼠兔会消失得更快。

就地保护最重要,希望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中来

在李维东的推动下,天山1号冰川保护区域、中华伊犁鼠兔保护地先后建立,伊犁鼠兔最后的栖息地被保护下来。就地保护是拯救伊犁鼠兔最重要的手段,只有发动当地百姓参与,保护工作才能有成效。从伊犁鼠兔定种研究开始,不论冬夏,尼勒克县哈萨克族牧民乌拉斯汗一家一直都是科考队的后勤基地。乌拉斯汗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承担起了协助科考后勤的工作。精河县蒙古族牧民其木代为首的蒙古族牧民志愿者队伍还正式接手了精河县的中华伊犁鼠兔保护地项目,负责保护和监测。在李维东的带动下,伊犁鼠兔的保护队伍日益壮大。

这些年,为观察伊犁鼠兔,李维东不知攀登了多少次深山雪峰,野外工作的险情也是一个接一个。1999年,他带领的科考队在阿尔金山遭遇五六个盗猎团伙,为阻止他们,还发生了枪战。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危险,李维东没有退缩。每隔4年,李维东就进入伊犁鼠兔分布区的14个定位观测点做一次全面调查。除了野外工作难度大之外,最难的是经费短缺。通过各种渠道申请保护资金,多次自费购买设备开展野外考察,把每一笔环保奖项的奖金都投入到保护工作中去……几十年间,为了保护伊犁鼠兔,李维东个人已经投入了三四十万元。2015年,他发起“拯救伊犁鼠兔行动”爱心众筹活动,得到公众的大力支持,上万人次爱心捐助,募集到善款近25万元。

伊犁鼠兔的生存和保护状况仍然堪忧,但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关注到这一问题,政府对保护工作也加大了支持力度。李维东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毕竟我年纪大了,有些山已经爬不动了,这些工作未来肯定要交给年轻人去做。”

 

上一篇:外来鲅鱼抢占先机 青岛本地鲅鱼恐推迟上市

下一篇:shinee你真的完全了解吗?shinee资料大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