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琵琶鱼:鱼类中的伪装达人
流苏琵琶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水域的鱼类,学名叫鮟鱇鱼。这种鱼长相十分怪异,而且还是鱼类中善于伪装的生物,在不同环境中它们的颜色会变换。
鮟鱇,俗称结巴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水域。属硬骨鱼类,鮟鱇(ānkāng)目、鮟鱇科,为世界性鱼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头大,由上往下看,体柔软、无鳞,背面褐色,像有柄煎锅一样。头特别大而平扁,口宽大,腹鳍短小,尾鳍圆截形鮟鱇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与一般鱼不同,由5~6根独立分离的鳍棘组成。胸鳍很发达,可以像脚一样在海底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或幼鱼为食,也吃各种无脊椎动物和海鸟,有着一张巨口和同样惊人的胃口。鮟鱇头部上方有个肉状突出,形似小灯笼,是由鮟鱇鱼的第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前段好象钓竿一样,末端膨大形成“诱饵”。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引诱食物的有利武器。
种类多样:大者可达1—1.5米。我国有三种,一种叫黄鮟鱇,另一种是黑鮟鱇,黄鮟鱇分布于黄渤海及东海北部,黑鮟鱇多见于东海和南海。还有一种新发现的叫孙鮟鱇。大嘴巴里长着两排坚硬的牙齿,相貌十分丑陋,一般体长40~60厘米、体重300~800克。前者下颌齿多2行。口内白色,前端有皮肤皱褶伸出去,臂鳍条8~11根;后者下颌齿多3行,口内有黑白圆形斑纹,臂鳍条6~7根,鮟鱇鱼擅于伪装难以察觉,身躯向后细尖成柱形。
上一篇:关于黄帝的传说黄帝陵的故事
下一篇:惊奇!红色琵琶鱼竟会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