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解析机械腿的发展历程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223次时间:2011-07-16

文/ 成舸

机器腿“大个儿”的最后一跳,有可能成为今后机器人行走的标准模式。是的,如果它更节能、更简单,并且适应多种环境,何必非要学着像人类一样迈腿。

在卡内基· 梅隆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里,研究生乔纳森· 赫斯特(Jonathan Hurst)和同事们紧张地盯着一条“腿”——它被架在一个转轴上,活像一条驴腿,而且正像驴一样不停地围着转轴傻跳,但跳得还不太稳,不时踉跄着,艰难地找着平衡。

这条高1 米左右、重几十千克的家伙是赫斯特的毕业杰作,他把它命名为“大个儿(Thumper)”。几个月来,它一直在实验室里艰难地学习着跳跃的动作。并非不会行走,而是它的使命就是如此。这个设计来自一个更为雄心勃勃的庞大计划——Rhex的一部分,其任务是开发出一个有6 条腿,能走、能爬楼梯、还能跑能跳的机器人。赫斯特的这条腿就是为这位还未降生的机器人准备的。

向自然学

给机器人装上双腿的工作早就开始了。20 年前,MIT 著名的腿实验室研制出了一条能独立跳跃的自控腿。这条腿装备了微型计算机和电源,膝盖是它唯一的“关节”,而“脚掌”则是一个十字架。这条腿长1.5 米,能站立、伸直、朝前迈进并抬起来。

为了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腿实验室的后继者们对三种不同的运动步态——走、跑、跳分别展开了研究,更多的机器腿被制造出来,它们分别被命名为步行者(Walker)、跑步者(Runner)和跳跃者(Hopper)。很显然,科学家们的目的,是希望这些功能最终能集合到一个机器人身上。

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即使像日本本田公司制造的“阿西莫”这样的最新一代仿人机器人,能够慢跑、倒走和上下楼梯,却仍只能在平坦且没有阻碍的地面行走,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时,像“大个儿”这样会弹跳的优点就显示出来了。

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很多昆虫、鸟类和兽类都擅长跳跃。一只跳蚤通常能跳到15 厘米高,30 厘米远;蝗虫更加厉害,可跳到30 厘米高,70 厘米远。赫斯特强调,模仿人类不是机器人的目的,而只是手段。跳着走的机器腿比像人一样迈步的腿更节能,而且可以走得更快。如果跳蚤能跳30 厘米远,那么以弹跳前进的机器人不用跳30 米,每次一米就足够跃过很多障碍了。

简单

在赫斯特之前,传统的弹跳腿设计几乎都很复杂:要么是电机带动齿轮,却不容易产生自然的弹跳姿态;要么是液压或气压传动,虽然能产生弹力,却往往难以控制。也有一些试图借鉴古老的弹簧。美国宇航局就曾研制过一种弹簧机器腿。赫斯特自己所在的实验室以前也设计过一种模仿“弓”的弹跳机器腿,当“弓弦”收紧,弓体就被压弯,从而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两个力,将机器人的身体顶离地面。

和众多前辈们不一样,年轻的赫斯特试图遵循一条古老的技术原则:保持简单。首先,他只保留了唯一的关节:膝关节,它足够保证两个基本的自由度:向上或向下,向前或向后。而踝关节和髋关节都被抛弃了。其次,他要决定正确的起跳力度和角度。一旦弹跳力和方向确定,腿就能以一定的初速度跳离地面,取得一定的高度和距离。为此,他总共只运用了三个电机:一个调节腿的总长,一个控制腿的角度,第三个调整腿部的刚性。接下来,他用一连串线缆和滑轮的组合作为传动装置;最后,他把储能装置换成了一对玻璃纤维做的长条形弹簧,它组成了腿最重要的部分:肌肉。当它们在钢缆拉动下张开时,就像一对拉满帆的双翼, 随时准备着将腿送离地面。

就这样,3 个驱动电机、5 根钢缆和铝滑轮连接、1 对玻璃纤维弹簧,几乎就构成了这条机器腿原型的全部。和那些全身缠绕了密密麻麻的电线、装有复杂的电路板、齿轮和电机组合的机器人相比,他的设计可说尽显简单之美。

这条腿的灵感也许来自于现代复合弓,连弹簧的材料都一样。我们知道,传统弓就是一根轻质木料配上弦,而复合弓则采用了新型的玻璃纤维,并在弓上加装了滑轮和线缆——看上去和赫斯特的机器腿多么相似!人拉弓弦时,滑轮和线缆将力传递给弓体,弓体储存和释放弹性势能,只不过是在水平方向,而机器腿利用的则是竖直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赫斯特的设计借鉴并超越了前人的思路。

能量消耗和起跳时的平衡一直是困扰弹跳机器人的难题,腿的自重越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大,同时惯性也越大,因而也越容易失去平衡。研究表明,由肌腱和肌肉储存和释放的能量占日常能量总消耗的40%。而“大个儿”跳跃时消耗的能量却与相同体重的人相当,这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弹簧。据计算,要保证起跳时的动能,只需要75 克的弹簧就足够了。而如果将弹簧全都换成电机,重量则要增加30 倍。新的设计无疑大大减轻了机器腿的体重,从而减小了腿跳跃时的惯性,使它不容易摔倒。再加上弹簧本身就是天然的减震器,能量和平衡这两大难题就这样被巧妙地解决了。

机器人的一小

赫斯特共制造了两条这样的机器腿,一条在卡内基· 梅隆的实验室,另一条在他的合作者,密歇根大学的吉策尔(Gizzle)教授那里,后者将被装配在一个名为“梅布尔(MABEL)”的双足机器人身上,用来进一步研究腿部运动的控制。

更多有价值的工作正在不少研究者那里悄悄进行,比如更清晰的成像技术、更敏锐的传感器以及更快速的运算处理芯片,这将使得机器人移动身体时具有更好的“感觉”和“智能”:在最短时间内对新的地形状况作出判断,为下一次起跳做好准备。有了赫斯特提供的简单、轻便、高效率、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稳定性的机器腿原型的帮助,相信这些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

相对于“假肢”这类现实应用而言,更具诱惑力的应用是在航天领域。目前,掌握登月计划的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的登月工具几乎都是带轮子的小车。据负责中国登月机器人项目的专家透露,未来“嫦娥”登月计划的首选也是轮式小车。然而,这并非因为车更好用,仅仅因为更合用的机器人还没有制造出来。实际上,在外星球表面的移动速度并不是那么紧要。早有研究表明,弹跳式的移动方式在诸多方面都挺适合月球。

如果赫斯特的这 项 .意能被成功运用到探月机器人上,无疑将为各国的登月计划开辟一条新的思路。也许今后的科幻电影里,将不再出现一个个笨重的多轮小车的身影,而是一只只像袋鼠一样灵活的弹跳机器人——它们跳得足够高、足够远,几乎能适应各种未知的月表环境,看上去和飞行器没多大差别,那将是真正兼擅空中和地面的两栖机器人。

当然,研究者们并不希望机器人只是像袋鼠那样能跳。他们还希望在远距离行驶时能像汽车那样快,在需要休息的时候可以慢腾腾的陪着散步,甚至还可以搬回家里。这才是人们想要的。但这将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相对于弹跳运动而言,轮子、爬行和步行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如何把弹跳运动和这些运动方式相结合,使机器人具有更高的机动性,正是弹跳机器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年轻的赫斯特对这样的未来很有信心,“人们希望它发生,它就会发生”。

图注:

一只跳蚤通常能跳到15 厘米高,30 厘米远。虽然和人类相比,这样的距离看上去似乎不算什么,但只要想想跳蚤的身高和体重,就能明白这不是件简单的事。体格与人类接近,生活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袋鼠,其跳跃能力远在人类之上。一只18 千克重的袋鼠,跳起来最高可达3 米,最远竟可达9 米。而两栖类的青蛙,擅长跳跃也是有目共睹。

2005 年,荷兰代夫特工学院展出了名叫“丹尼斯”的机器人。其踝关节的设计借用了溜冰板的原理,当遇到不规则的路面时能够调整自己的步伐维持平衡,但缺点是消耗的能量多。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里,“大个儿”被架在一个转轴上艰难地学习着跳跃。

2006 年,日本丰田公司研制的单足机器人,高1 米。丰田公司在脚踝上设计了新型关节,使其可以跃起4 厘米

上一篇:研究发现蓝光更易使人工作中保持清醒

下一篇:相机竟能"盗取"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