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沪演讲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59次时间:2016-12-05

       巴里•马歇尔是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这位举世闻名的知名学者前不久来到中国造访复旦大学药学院及中国药科大学,在学校会议室里展开了演讲。

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沪演讲

       日前,200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协会会员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教授到访复旦大学药学院及中国药科大学,为在校师生带来系列讲座,开启了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NPII)的第五次中国之旅。马歇尔教授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作用的研究成果对于免疫学和医药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远影响。21世纪,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仍然是一个充满新发现但也争议丛生的领域。在三天的中国行中,马歇尔教授分享了他最新的科研创新构想,包括利用幽门螺杆菌的免疫调控特性来再平衡免疫系统并提升对于过敏反应的管理。


  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旨在增进诺贝尔奖得主与全球科学界人士的联系,特别是促进与年轻科学家的互动,通过诺贝尔奖得主分享他们的励志故事与洞察,点燃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情与追求。该项目由始终秉承“科学至上”的全球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与诺贝尔媒体有限公司合作主办,后者通过一系列广播电视、数字媒体制作及活动来传播诺贝尔奖相关知识并激发公众对于诺贝尔奖的兴趣。


  巴里•马歇尔教授是一名澳大利亚医师、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以及西澳大利亚生命科学大使,同时亦获选为久负盛名的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2005年,他与长期合作伙伴罗宾•沃伦(Robin Warren)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1982年发现的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直接挑战了当时将胃病定义为生理病变而非传染性疾病的传统观点,而突破性地深化了人类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因果关系的认知。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感染,影响着全球约50%的人口,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CRC)列为最高警示级别的I类致癌因子。目前,马歇尔教授仍持续致力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并已帮助在中国建立六个相关项目点,预期将惠及高达5亿人口的国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风险达39%。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国家之一,也是全球胃癌高发国家之一,然而公众对幽门螺杆菌却缺乏认知和重视。


  此行访华的三天里,马歇尔教授在两大高校中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及年轻学子带来一系列主题演讲,积极参了互动交流,与他们一起进行圆桌讨论和专题研讨会。此外,马歇尔教授还到访阿斯利康中国总部,与国内一线的医药研究专家、研究员及其他医疗领域工作者分享了关于如何练就成功的科研职业生涯的建议。此行,马歇尔教授带来主题为“人类大战幽门螺杆菌——穿越过去5万年与发现未来50年”的最新研究分享,而其独辟蹊径的新颖研究方法和充满热忱的铮铮探索带来了诸多启发。


  马歇尔教授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再一次受邀参与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与这么多怀揣着满满理想的中国年轻学子和学者交流让我很真切地感受到不虚此行。科学无疆、无界。如果我自身的研究经历能够鼓励年轻一代勇于探索未知、不断发现未来,我将非常满足。”


  阿斯利康中国总裁王磊先生表示:“马歇尔教授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作用的研究是对全世界的一大卓越贡献,而他对科研工作的那份投入和专注也无疑激励了诸多科研工作者。在阿斯利康,我们将科学视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激励我们去开拓一切可能的疆域,为患者研发改变生命的药物——这便是我们的使命。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得以与中国未来的科研工作者们、我们的员工及外部合作伙伴分享诸如马歇尔教授这样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前沿研究和学术成果,进而推动我们最为关心的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


  今年11月已是第五次在中国开展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自2011年以来,总计约有6500多名来自中国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志存高远的年轻科学家和学生从中受益。目前,阿斯利康已携手诺贝尔媒体在英国、巴西、瑞典、丹麦、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法国及日本等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该项目。每次活动都将邀请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参与在顶尖高校举办的一系列讲座、学术问答和讨论环节,并着重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志向远大的年轻科学家之间的非正式交流。此外,全球科学界人士都可以在线浏览和观看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活动内容,包括每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全程演讲实录。

 

上一篇: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歇尔来到南京市第一医院

下一篇:1981年河南ufo事件 跨越中国十个省市